综述市场行情低下的养牛之路
时间:2023-07-23 10:13:2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重庆市武隆区畜牧发展中心 彭刚 陈义 字号:【

  素有金钱和财富象征,寓意财源滚滚、前路一帆风顺,事业蒸蒸日上的牛,它的活动代表了生产和增值,股票价格持续上升描述为“牛市”。在改革开放时用于使役,后转向半使役半肥育,现早已转向专业肥育,这一路走来,活牛售价呈现持续稳中上升态势,是养牛界中的“牛市”。从2023年1月以来,牛价出现了跌势,犊牛价与育肥牛价倒挂差跌破平衡点,6月已跌至亏2000-4000元/头,无不让每一个牛产业人士深思养牛之路,现从牛产业现状、影响因素和应对建议方面展开综述。

  一、产业现状

  (一)行情信息

  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恒都综合试验站武隆示范县负责人,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综述。以电话方式从全国吉林省四平县、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四川省宣汉县和重庆市黔江区、武隆区等4个省5区县里,养殖户10户、肉牛经营户2户和饲料经营户2户了解。2023年1月,全国肥牛价18.0-18.5元/斤、500斤青年牛行情为13000-14000元/头,随时间呈下行趋势;今年6月,肥牛价下降为13.0-14.0元/斤,500斤的犊牛7000元-8000元/头,各地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牛只均出现滞销现象;2023年6月21日,《全国活牛体价格今日价格行情表》显示,杂交犊牛3000元-4000元/头、杂交肥牛12元-14元/斤、水牛肥牛13元-15元/斤、耗牛14-16元/斤、和牛18元/斤市场行情信息。

  (二)饲草、饲料行情信息

   1、饲料行情信息

  2023年6月16日国内饲料原料与养殖行情午间汇总

  6月21日,地方市场信息玉米1.60元/斤、豆粕2.20元/斤、麦麸1.30元/斤,配合成复合饲料为1.75元/斤。

  饲料行情信息

  

  从北方汽车运来,干玉米秸杆1100元-1150元/吨、花生秧1500元-1550元/吨,育肥牛平均日饲喂量40斤计。

  (三)发展历程

  我国养牛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已分布各地,有官方与民间两种,80 年代前,作为耕作工具受到保护,政府明文禁止宰杀青壮年牛。

  品种改良期。1979年来,开始引进优良牛品种对本地牛进行改良,国家投资建设肉牛生产基地,全国建立了144个养牛基地县,逐渐形成了以饲养役用牛为主,肉用牛为辅的生产格局,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有名的东北地区、山东省和四川省等。

  快速发展期。1991年-2006年,为了扶持肉牛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农村发展“秸秆畜牧业”,肉牛的饲养逐渐从草原地区转向秸秆资源丰富的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1991年起,肉牛养殖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千头以上的育肥场,比较完整的肉牛生产环节渐渐形成,至2006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4226.82万头。

  调整发展期。2007年至2022年,国家对肉牛规模化养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加快散户退出市场,2010~2018年肉牛存栏量于处于低谷期。2017年以来,牛肉消费量增长,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养殖商业化生产步伐加快,规模养殖企业不断涌现,规模化生产比重快速提升,2022年末全国牛存栏达到10216万头。

  衰减发展期。2023年,疫情解封放开第1年,赶上了肉牛行情第1次大下滑时期,吉林省500斤犊牛价14-15元/斤,四川宣汉300斤犊牛价14-15元/斤,重庆育肥牛价13-14元/斤,全国还呈现犊牛、肥牛滞销现象。

  二、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1、品种差异

  开展了不同品种、同饲养方式、同阶段长势情况比较试验,时间:2022年4月18日-2013年1月12日,为265天。

  

  按阶段日增重和育肥期日增重计,阶段日增重最佳为0.58kg,现销售额16.24元;育肥期日增重最佳为0.71kg,销售额19.88元。以差等营养水平精饲料4斤计,阶段日增重和育肥期日增重成本为22.00元、25.00元,其资金回报率-26.2%、-20.05%,其结果验证了存在品种差异。

  2、阶段差异

  开展了外种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生产犊牛阶段增重效果对比试验,放牧与补饲饲养方式,从3月龄到6月龄平均日增重达0.546kg,12月龄至18月龄平均日增重降到0.251 kg,其日增重销售额为14.20元、7.03元。

  

  各阶段日增重情况,随着生长月龄增加,生长性能下降,同时全部自然状态下全程放牧饲养没有利润,亏损不大。

  3、营养水平

  根据我国肉牛饲养标准资料,对生长肥育牛体重300~500kg阶段饲料转化率推算,计算结果见表。

  

  其调查结果:饲草含水量60%,精料含水量(国标13-14%)山区为15%,玉米1.60元/斤,菜油饼2100-2200元/吨,米糠3000元/吨,豆粕4400元/吨,预混料2元/斤,麸皮1.3元,食盐、小苏打各1.0元/斤,粗饲料0.55元/斤,体重800斤计,饲草、饲料按添加量按体重3%比例,精饲料1.75元/斤(按常规配:玉米66%+菜油饼8%+米糠10%+预混料4%+麸皮10%+食盐1%+小苏打1%),出栏活体价13.5元/斤,人力成本1元/头.天,水电杂支费0.5元/头.天。日增重0.6kg到1.2kg,育肥天数从333天减少到166天,饲料转化率从11.98减少到7.47,说明日增重越高,育肥期越短,饲料转化率越高。数据反映出与平均日增重0.6kg相比,肥育牛每增重1kg,少用饲料干物质3.61kg,全程节省饲料720.92kg,减少育肥天数133天。

  韩继福等(1998)成年肥育杂交阉牛的研究结果表明,日粮比例25%生长效果明显,粗饲料与精饲料比例为3:1,日增重1.176kg,粗饲料成本16.5元,精饲料成本17.5元,人力成本与水电杂支成1.5元/头,牛肉产品销售额32.92元,其资金回报率为-7.3%。

  (二)肥育方式

  牛肥育方式是一项复杂过程,选择哪一种方式,决定了成本与利润关系,也成盈利依据。

  1、乳牛肥育方式

  即小牛肉生产,是用全乳或代乳粉饲喂犊牛生产小牛肉的一种肥育方法,具有饲养成本高、屠宰年龄较小、色泽较淡、肉柔嫩多汁特点,是一种高档营养食品,受市场消费影响较大。

  2、周岁牛肥育方式

  犊牛从断奶到出栏,持续在饲料报酬高生长阶段下保持较高增重,有生长时体膘较好、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成本较高等特点,市场行情较好时可采取此法。

  3、架子牛肥育方式

  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不能保持较高增重速度,饲养周期长,屠宰前集中强度育肥,除增加体重外,还脂肪沉积改善肉质,市场行情较差时用此法。

  4、成年牛育肥方式

  以黄牛或淘汰牛进行集中短期肥育,肥育期间限制活动,主要是沉积体脂肪,有饲料利用率较低的特点。

  (三)发展模式

  1、饲草饲料来源

  从饲草、饲料解决途径来看,可有外地购买和本地就地解决之分。从外地购买饲草、饲料方式,有着来源广、价格高、比较方便和不受规模限制的特点,在活牛市情较好时,有一定利润空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式;另一种是利用农副产品得到的玉米秸杆、稻草或收拾田土的草料,以酒糟作为粗饲料,或用就地产出的菜油饼作为蛋白质饲料来源。

  2、牛只来源

  牛只来源分外购牛育肥模式和自繁自养模式,外购牛在肥育牛市场行情好、牛源充足、疫病风险高、资金少的情况下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不受规模限制特点。在牛源紧缺情况下,肥育肉牛出售价格与断奶牛或架子牛购买单价差值较大,产生较大倒挂差,在肥育牛市场较差时,倒挂差成了养牛盈利与亏损重要因素,如果采购牛价比肥育价低,买卖差值呈现正值,反之呈负值。自繁自养是为场提供牛只,有资金需要大、周期长、难产率高、受规模限制、疫病风险降低,在2017年到2022年牛源紧张情况下基正值为负值,并且价格差值较大,因2023年基正值为正值,所以亏损较大,这为饲养者选择何种饲养模式经济是直关重要。

  三、应对建议

  从行情信息、饲草饲料售息和发展历程的产业现状与影响因素中的个体因素、肥育方式和发展模式等2个方面熟悉,在市场行情下行情况下,提出4个方面应对建议。

  (一)发挥牛只个体优势

  在没有收购黄牛与淘汰牛条件下,每一个养牛场选择杂交犊牛,利用其杂交生长优势。各养牛场按牛只生理阶段特点,充分发挥自然生长速度,不盲目追求速度高营养水平而造成高成本成入,严格控制营养水平在25%内、精粗饲料量比例3:1内。

  (二)发挥肥育方式优势

  根据自身个人人脉资源、养殖场条件、资金情况选择肉牛肥育方式,建议选择周岁牛或架子牛肥育方式,作为兼营牛场选择架子牛肥育,充分发挥丰富饲草、饲料和劳动力资源的肥育优势。

  (三)发挥发展模式优势

  根据养殖场位置土地特点,充分利用农副产物解决牛只饲草饲料问题,原本用带包玉米是为了不影响产奶,解决奶牛饲料的均恒性问题,牛有补偿性生长特点,肉牛喂养不需要带包玉米秸杆青贮,不需要较高成本的植物饲草,应降低饲草成本。同时,肉牛市场行情变化大,建议实行自繁自养模式,各养殖场建活动场,饲喂一定量的能繁母牛,存栏规模不宜超过养殖规模30%-50%,降低因犊牛价格与肥育牛价格形成较大的“倒挂差”,减小疫病风险。

  (四)发挥适度规模优势

  养殖场养殖规模是由业主自身管理水平、资金因素、养殖位置、机械化程度和饲草饲料优势等多种因素制约,诸多因素反映出来综合性指标,建议山区50头-200头/场、丘陵地区200头-500头/场和平原地区500头-1000头/场,发挥适度规模优势效应。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