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和县:“四个着力”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9-22 13:36:4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陆家木 杨颖 强少君 安辉 吴彦雄 字号:【

  近年来,陇南市西和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不断增强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构建“543”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不断在“主体培育、标准生产、良种繁育”上夯基础,在“疫病防控、绿色发展、安全监管”上守底线,努力实现畜牧业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了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规模养殖主体。坚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探索建立“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要素有效整合。以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强标准化管理,带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今年,从中央、省市推进乡村振兴衔接等资金中安排7200多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对养殖场(合作社)进行规范提升,着力实现小群体大规模扩张。截至目前,建成卢河康莱、洛峪华弘、西峪牧达等万头以上生猪养殖示范点5家,建成石堡秦川牛、兴隆成舟、西峪全民顺等百头以上肉牛养殖示范点23家,建成六巷海旺、十里防红、稍峪国伟等万只以上养鸡示范点18家。

  二是着力健全产业发展链条。着力补齐良种化程度低、链条不完善等产业发展短板,建成石堡、兴隆、马元、十里乡镇黄牛冻配点4个、何坝麦川江源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省级良种湖羊繁育场1处,能繁母猪存栏500头以上的仔猪繁育场3处。积极组织畜牧养殖专业技术骨干赴省家畜繁育改良管理站学习肉牛冻配技术,加强黄牛冻配、养殖、防疫等技术培训,畜禽良种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粮改饲,每年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紫花苜蓿等饲草1万亩以上、青贮3万吨以上,有效保障牛羊草食畜产业发展饲草需求。

  三是着力做实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疫病防控目标,全面落实“双轨、三包、两挂钩”防疫工作责任制,对散养户采取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采取程序化免疫的方式,持续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23年上半年累计免疫畜禽136万头(只)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密度达到100%,抗体检测合格率在80%以上。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蹲点服务养殖场、示范点机制,开展高级职称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和乡村振兴优秀乡土人才对接帮扶产业示范点活动,长期化培训养殖合作社技术人员、村级防疫员。组织举办了西和县2023年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和西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着力推进种养循环产业。制定落实《西和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2-2025年)》,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有机肥生产+中药材种植”产业利益联结链条,探索建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收集、运输、施肥管理体系及模式,引导辖区150多户养殖场(合作社)与中药材种植户签订畜禽粪污消纳协议,将畜禽粪污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处理后直接用于半夏、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形成种养循环绿色产业,减少环境污染。2023年上半年全县畜禽粪污产生量约38.15万吨,资源化利用量为31.5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57%。

  截至2023年8月底,陇南市西和县生猪存栏7.9万头、出栏13.4万头,肉牛存栏1.52万头、出栏0.6万头,肉羊存栏2.82万只、出栏1.97万只,鸡存栏89.5万只、出栏79.2万只,中蜂饲养量3.5万箱。累计建成养殖场(合作社)385家,其中规模以上养殖场(合作社)46家,直接带动8000多户农户通过发展畜牧产业实现增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