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田头建冷库 联农聚合力
时间:2022-07-25 07:32:2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高文 邓俐 见习记者 侯雅洁 字号:【

  重庆江津山头,近53万亩花椒树此时正满目青翠。预冷、分级、烘干、包装……尽管花椒采摘季已近尾声,先锋镇绣庄村的全自动加工生产线上却一派忙碌。

  江津区是“中国花椒之乡”,但保鲜储藏难一直影响着花椒货架期。如何降低损耗和流通成本?怎样衔接小农户和大市场?2020年启动实施的重庆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试点工程,为江津花椒提供了新的答题思路。在农业农村部支持和指导下,江津作为2021年整县推进试点,不断整合资源、创新融合发展,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在田间地头,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

  资源整合 壮大集体经济出新招

  7月,先锋镇石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收到了入股镇村集体公司以来的首次分红。联合社负责人陈秀伦告诉记者,去年,石鱼村投资110万元参与冷库建设,今年拿到了10.8万元的分红。

  作为江津区最先发展九叶青花椒规模化种植的地区,此前先锋镇面临着两道难关。一道是“储存关”,因缺少产地冷藏、分级分选、保鲜包装等设施,花椒产后损耗大、流通成本高;一道是“发展关”,先锋镇部分村因位置偏远且无资源优势,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发展。

  为破解难题,先锋镇协调村居用地,选址交通便利的绣庄村,由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入股,自筹集体资金37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资金450万元,联合建设占地11亩的仓储保鲜冷链基地。

  “项目建成后,由镇集体公司整体经营。”先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章军表示,今年4月,镇集体公司通过招标形式将冷藏设施整体出租,集体公司年收入80.2万元,各村根据股份分红,年收益率超过8%。

  产业延伸 发展田头市场促增收

  花椒保鲜是第一步,销出去才是硬道理。

  记者来到位于李市镇双河村的俊博食品有限公司时,经过生产线加工后的保鲜花椒正入库冷藏。这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股东之一的俊博食品有限公司,与龚培勇花椒种植家庭农场、画眉湾家庭农场、双塘边农民专业合作社、品聚蔬菜种植合作社等4家主体联合建设的冷藏设施,库容量1万立方米。

  “在花椒销售过程中,有的主体和农户有冷藏需求,但多多少少面临用地、资金等问题。”公司负责人周洪告诉记者,联合建设的冷藏设施不仅能满足储户需求,实现旺储淡消、降本增效,花椒储存相对集中,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闻风而来,促进了田头市场的形成。

  目前,俊博食品有限公司自有九叶青花椒基地300余亩,每年收购加工新鲜花椒2000余吨,形成了花椒油、花椒调料等产品矩阵,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花椒销售商到田头市场采购,成为江津花椒区域性集散中心。

  “我们和周边农户签订了订单收购协议,为椒农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周洪告诉记者,“通过将毛椒分选为净椒,达到保鲜椒的加工标准,每公斤能够增收两元左右。”2021年,公司辐射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户,交易花椒1300余吨,户均增收1000余元。

  “互联网+”激活电商产业添动力

  7月,也是橄榄采收季。“前些年没有人来收,几乎都烂在了地里。”但是今年,石蟆镇正林村二社72岁的村民周勇却一点儿也不担心,“今年种了21亩橄榄,在冷库存到明年3月价格还能从3元涨到20多元。”

  这一改变,要从“90后”女孩何春梅返乡创业说起。石蟆镇是江津区的农业大镇,但花椒、橄榄、柑橘等农产品因缺少销路,在当地并不值钱。见此情景,何春梅甚是心疼,决心辞掉工作返乡创业。

  通过电商平台,何春梅将家乡的农产品销到了全国各地,但因缺少冷藏保鲜设备,迟迟难以降低的损耗率成了销售的短板。

  利鹃家庭农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解了何春梅的燃眉之急。2021年,在镇党委的引导下,何春梅的聚乡村电商平台利用利鹃家庭农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并与其他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建立合作,使鲜货农产品储存量能够达到540吨以上。“合作后电商销售额今年预计实现1500万元,带动企业增收250万元。”谈到冷库带来的收益,何春梅满脸笑意。

  “冷藏保鲜设施的建设,能够大大延长农产品存放周期和销售时间,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能够达到‘1+1>2’的效果。”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杨栋群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江津将进一步结合优势生鲜农产品产业布局,提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更加优质、顺畅,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