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场史馆巡礼丨浙江绍兴东湖农场场史馆
时间:2022-12-08 11:04:29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公众号 作者: 字号:【

  

 

  浙江东湖农场历史

  绍兴东湖农场始建于1951年,以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为主要任务,建场初期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火车头”的作用。1954年和1960年的春天,毛主席两次视察东湖农场,刘少奇、华国锋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到农场视察。农场先后获得了国务院、农业部、浙江省委省政府等授予的多项先进荣誉。1958年,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奖状,同年,朱德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观看绍兴东湖农场的高产油菜展品,这是东湖农场发展史上的荣耀,也成为之后农场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年代,绍兴东湖农场成为全国样板场、示范场。据不完全统计,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数十万人次,来访人员来自省内各县、国内15个省市和国际20余个国家。

  “种好五百亩,为了全县六十万亩。”东湖农场千方百计寻找增产途径,年复一年地推进农业技术试验和示范,为全国各地提供一系列成功经验。东湖农场实行科学种田,探索成功了“麦—稻—稻”和“油—稻—稻”的新三熟制,破除了“二五得十不如三五十五”的担忧,三熟制上的突破,为现代化农业确立了合理的耕作制度。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东湖农场先后繁育水稻、大小麦、油菜良种200余个,共繁育良种7700多吨,为全县推广和普及稻麦新品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东湖农场对多种育秧技术进行系统探索,逐步发展良制、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并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推动了当时重大农业技术革新。1974年亩产超吨粮,粮食高产记录不断刷新,为以后实施“吨粮田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1961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的新闻报道,对东湖农场新三熟制大面积高产进行了大力宣传,东湖农场名扬全国。

  场史馆建设情况

  从办场之初,东湖农场就以“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为原则。历任农场领导以身作则、深入调查、关心职工、尊重人才,把这一精神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东湖农场成为活生生的红色文化传承地、实践地。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农垦精神,2020年初,浙江省、绍兴市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将东湖农场历史陈列馆(场史馆)建设列入浙江省省级示范性现代国有农场建设内容,并专门下达省级项目资金,场史馆建设正式启动。2021年初,在进行场史馆硬装的同时,展品征集工作也全面展开,2021年年底,绍兴东湖农场历史陈列馆正式建成开馆。

  

  东湖农场历史陈列馆(场史馆)面积170平方米,馆内藏有与东湖农场相关的历史文献原件41件、高清历史老照片80张、农业生产工具30件。馆内分“中央领导对东湖农场的关心和支持”、“艰苦创业大搞‘五改’”、“科学实验出高产——新三熟制试验成功”、“五百亩为了六十万亩——东湖农场的‘火车头’作用”、“东湖农场是绍兴县的高产样板”、“是绍兴县农业科研示范中心”、“是绍兴县的良种基地”、“是一所农技学校”、“是一个综合性的农牧渔副业实验场”、“重振雄风 立志改革迈新步”、“东风劲吹 现代农业绘新图”等多个模块内容。场史馆紧扣“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主题,全面反映东湖农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展示农场在粮食生产、农技推广上的累累硕果和佳绩。

  绍兴东湖农场场史是浙江国有农场系统干部职工发扬红船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建和发展农垦事业的缩影。绍兴东湖农场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农场精神”,重塑农场辉煌的建场历史和独有的红色基因,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建设要求,努力将农场打造成为传承红色根脉新高地和推进农业“双强”新样板。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