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人的故事丨将军的眼光和农场的蝶变
时间:2023-09-11 10:10:08 来源:中国农垦(热作)网 作者:孙远辉 韦利克 字号:【

  “农场要推广多种经营方式”“从场部到柳秀水库,要搞成旅游区”……王震将军生前先后来湛江农垦湖光农场视察指导工作19次,从1956年至1988年间,历经半个多甲子。他眼光高远,不仅给湖光农场送来了米棉粮谷、牛羊猪兔,而且在经营战略上给予全方位的悉心指导,让农场在改革发展中推陈出新,不断前行。

  “战略”眼光:实施综合经营

  1956年,王震在视察湖光农场受寒害橡胶林时,发现受害轻的橡胶树周围有成活的树木。他表示,这说明在这种环境下是可以种好橡胶树的,要赶紧召集专家、技术人员总结经验,做出规划,一定要把橡胶树种好!次年2月,他冒着寒风冷雨视察橡胶林时说:“农场要富,除了种好橡胶树外,要进行多种经营,否则,在产业发展上是要吃亏的!”

  1975年春,湖光农场经济陷入萧条。当王震视察中看到倒塌的猪栏、损毁的鸡场、枯黄的橡胶树时,他鼓励大家:“乌云总会散去的,我们要挺起腰杆来,一手恢复多种经营,一手搞副食品加工,为城市服务……”1981年,他再次视察农场时指示:希望湖光农场在农工商综合经营方面带好头,做个榜样。

  在王震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精心指导下,湖光农场在1960年实现粮油肉菜自给,1975年上交国家稻谷17.5吨、香茅叶16吨、橡胶22万株、积肥3400万斤,同时给湛江市供应猪肉、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湖光农场也被称为“南国的南泥湾”。

  这种综合经营、不搞单一产业的战略眼光即使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2001年后,湖光农场主打甘蔗产业,兼营蚕桑、花卉、果蔬、生猪、肉牛、淡水鱼等产业,农场经济发展步入正轨。

  “合作”眼光:开启垦地合作

  “农场要推广多种经营方式,养好猪、奶牛和三鸟,要为湛江市区服务,还要争取出口。”1957年2月17日,王震在视察奶牛场和香茅加工厂时说。他要求当时的湛江专署支持农场实施综合经营发展战略,发展多种产业。同年3月28日,他视察农场,要求大力种植林木,搞好绿化工作,并要求农场提供树苗绿化赤坎至霞山一、二线路及湖光岩至铺仔圩公路。从此,垦地合作拉开序幕。

  进入新世纪后,农场和地方合作进入新阶段。2009年广东省农垦总局和湛江市委、市政府签订了加快推进地方与农垦合作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地方与农垦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等文件,将湖光农场纳入垦地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范围。

  2014年,湛江市政府将农场定位为湛江市西城新区,并与湛江农垦联合召开了多次联席会议,确定了多项合作具体措施,双方合作进展顺利。如今,湛江南国花卉科技园游客如织,湛江教育园建设如火如荼,机电、幼师、技工等学校已经建成办学,园区其他学校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人气越聚越旺,鲶鱼效应不断显现。

  近年来,湖光农场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而且连续16年重大安全事故为零,环境污染为零。

  “突破”眼光:发展生态旅游

  “从场部到柳秀水库,要搞成旅游区”。1982年,王震在视察农场时说。在今天看来,这种眼光是极具远见的。因为农场主打产业是甘蔗,在甘蔗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农场的出路在第三产业——旅游业,而湖光农场又具有旅游资源禀赋。

  湖光农场地处湛江市西部市郊,是城乡交汇的“金三角”和交通“咽喉”,地理位置优越。场部距机场、港口20多公里,境内有火车站,粤海铁路、湛徐高速公路、海湾大桥西连线二期工程、湛江疏港大道、广湛高铁贯穿全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方便快捷。

  同时,湖光农场旅游环境得天独厚,土地连片集中,坐拥志满、柳秀、五里、新坡和谭高等五大水库,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场内几乎“零工业”,环境接近“零污染”,地下水极其丰富,并富含各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目前,湖光农场已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规划,形成了以农场场部为中心区的生态休闲中心,以七公里环场部绿道串联起来的闭合圆环形线路,以南北X668、东西X670相连接构成的“丁字型”发展轴,以“高阳工业园区”“柳秀生态农业观光区”“新坡教育园区”“火车西站物流园区”为布局的观光区,休闲生态旅游品牌喷薄欲出。

  (作者单位:孙远辉,广东湛江农垦局;韦利克,广东湖光农场)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