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垦人这个称呼,我也是最近才有所了解。
2020 年9月份,我被邀请来山东寿光清水泊编辑农场志书,通过查阅资料,对这个地方开始有了深刻的了解。
早在多年前,我就知道寿光有个清水泊,但极少从媒体上看到她。她低调内敛,从不随意宣扬自己的优势,这么多年,一直默默无闻做着自己的事情,出于这些原因,在我心中,清水泊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诱惑力的地方。
今天,我近距离走进她,从农场总场到巨淀湖第一分场,到蔬菜种植基地、养殖场、水稻田,与她有了亲密接触,并深刻了解到清水泊人的胸怀与内涵,充分体会了农场所产生的原始魅力。
沿着小清河一路往西,途经塌河、织女河;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道路两旁的风景树,苍翠中透出红、黄、白、绿等多种颜色,随着车子的前进,在眼前不断掠过;偶见白鹭双双,喜鹊欢叫,大雁低回,在迎接我们这些初次谋面的客人;沿河而下,心中不免想到:今日呈现在眼前的每一株秧苗、每一棵蔬菜、每一处养殖场、每一棵树木,都是经了风霜的。
一、草莓西红柿
走进清水泊蔬菜种植基地,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室中挂在支架上弯弯绕绕的藤蔓,一个一个粉衣绿脖的西红柿,分散挂在长长的藤蔓之上,可能怕西红柿太多会把藤蔓坠断,隔一段就用铁丝吊一下,以此分解藤蔓的压力。通过了解得知:这种西红柿属于特殊培育品种,它不同于普通的樱桃小西红柿,也不同于普通的大西红柿,这样的西红柿名为草莓西红柿。这个品种极度抗旱,一两个月浇一次水,这样生长出来的西红柿口感好,价格也高于其它品种。
摘下一个放进口中,浓浓的西红柿味道在舌尖缠绕,让我瞬间找到儿时吃到西红柿的那种滋味,那滋味是浸透了阳光和风雨所形成的一种天然味道。
普通的西红柿属于蔬菜类别,算不上是水果,清水泊农场生产的草莓西红柿,味道沙甜、爽口,早已超出水果的口感。我还了解到,农场生产的 “绿源清水泊”草莓西红柿被评为“优品蔬菜”,得到了广大用户认可。
在清水泊农场的草莓西红柿种植基地,我又尝到了那年春天的味道。
二、绿色水稻田
这里是一片百亩水稻田,这个时节的水稻正泛黄,还有十几天就要收割了。即将收割的稻田早已断水,田间逐渐开始干燥,以免太潮湿影响到收割机进出。
站在地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黄色汪洋稻海,风一吹,像水一样柔软、细腻,又像一幅油画,在天地间铺展而去。随手摘下一个稻穗,用手搓去稻壳,里面是圆鼓鼓的原白色米粒,随之,一股稻香飘忽而来。
大米口感与品种息息相关,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清水泊农场的水稻只种一季,并非像热带地区一年耕收好几茬,从口感而言,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一块地一年之内连续耕种两三次,无论是土质营养、还是重茬种植带来的不利因素,都会对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品质有影响。土地也会疲惫,即使加大施肥力度,土地依然有它的疲惫与贫瘠期。有些肥料还未来得及全部吸收,下一茬水稻又插上了秧苗,这样的土地种出来的水稻,应该远不如清水泊农场这只种一茬的稻子颗粒饱满、口感好吧。
清水泊农场大米,承载一段泛黄的光阴故事,在岁月无声中酿造出经典之美。
三、天然饲养场
隔着很远的距离,就看见这些大白鹅,足有上千只,它们身着雪白的羽衣,在一片小树林中蹒跚而行,看见生人,集体舞动翅膀,嘴里发出“嘎嘎嘎”的叫声。
它们的家园是这个方圆几十里的大园子。园子很大,中间有一条土路隔开,分作几种动物的饲养圈,距离大白鹅不远的另外一个圈里饲养的是绵羊,一片很辽阔的树林中只剩三五只绵羊,一问才知道,羊儿长到了一定的重量,刚刚卖出去,小绵羊还未买进,目前刚好是空档期。绵羊们身着灰白的卷卷毛,正在一棵树下啃着地上的青草,似乎并不在意谁来谁去,谁在它身边逗留,谁在给它拍照。那些都与它们无关,它们安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安守度日。我望着它们,不由想起那句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继续往里走是养猪场,整个饲养中心,养猪场是占地面积最大的,里面养着近百头大黑猪。工作人员告诉我,原来这里养着近千头猪,但因为当时猪肉价格迟迟不落,幼猪仔价格又很高,所以,大猪卖了出去,暂时也没有买进幼猪仔。
养鸡场在紧邻道路的西侧,那里有一片小树林和一条小河,鸡场与羊圈一河之隔。
小时候的记忆总是特别清晰,尤其是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我小时候家里穷,自家养的鸡下的蛋一个都舍不得吃,家里攒起来留着卖钱给我交学费。我家的房檐下盖了一个五尺见方的小鸡窝,十几只鸡拥挤着住在里面,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去打开鸡笼,鸡们撒了欢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有轻功好的,还能展开翅膀飞到高高的草垛上去,顺便也会将蛋下在草垛顶,还淘气地在鸡蛋上面留下几坨鸡粪,大人们捡鸡蛋的时候顺便也会抓到一把鸡粪。
心存久远的记忆,今天来到清水泊饲养场,一直在寻找鸡笼,或者鸡屋子,结果连个鸡窝也没找到,却看见小树林的荒坡上聚集了上千只鸡。它们有黑色黄色的翅膀,还有纯白色的,正在山坡上寻食吃虫。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饲养场里的鸡都是散养的,要有自己觅食的本领,所以,这里产的鸡肉绿色无公害,吃起来更加劲道有嚼头,营养成分也高。
四、清水泊人
国营寿光清水泊农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后来,此处又成立过许多个机构。这里曾是山东省青年农庄、官台养猪场、清水泊种羊场,昌潍地区五七干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等的所在地,一直到 1975 年7月,兵团撤出,国营寿光清水泊农场正式成立,至今。
清水泊农场地处寿光市北部,这里曾经只有白茫茫一片盐碱地,除了一些盐碱植物,甚至连棵树都长不大,是一代一代的清水泊人改变了这块荒地。他们响应国家号召,不远千里坐着火车,乘着轮渡,带着一片赤诚之心,怀揣理想,远离家乡,来到这个荒凉偏僻之地。他们在这里忍耐,在这里牺牲,在这里牧羊、喂猪,他们在荒原植树造林,在荒地发展农业,在盐碱地上建设工业。
从50年代建场初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从贫瘠到富有,从寸草不生到绿树成荫。在时间的长河里,百年只是一瞬间,而对于生活在这期间的所有生命来说,却留下太多宝贵的回忆和人生经验。
农场故事源远流长,几十年开垦荒地植树造林,整合林中养殖资源,形成鸡、鸭、鹅、猪、羊等多种禽畜的生态饲养场。修建道路,建设居住区,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参观、交流、学习、贸易。这里大片的盐碱地变成了寿北“小江南”,旧颜新貌凝结着清水泊几代农垦人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他们一路走来不服输的精神。
在这个秋天,清水泊农场的故事好似刚刚开始。新时代,农场发展的脚步正如疾风闪电般一路向前,无论是商业、农业,还是养殖业,都逐渐进入科技化时代。农场虽然很少宣传自己,但“酒香不怕巷子深”,依然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客前来游玩观光或商业合作。
时代在进步,农场在发展,老一代农垦人鲜艳的旗帜在现代农垦人手中迎风飘扬,毫不褪色。远远望去,这里风和日丽,美丽富饶,农场的自然风光,成为寿光北部地区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山东作家协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