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水稻申报农业文化遗产 成天津最大优质米生产基地
时间:2016-05-16 15:17:55 来源: 作者: 字号:【

  记者昨日从天津市宝坻区获悉,凭借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科学的种植技术和上乘的稻米品质,今年宝坻水稻计划申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宝坻地处我国北方海河流域,气候、土质和水源等条件均适宜进行一季春稻和麦茬稻栽培。据《宝坻县志》载,宝坻的种稻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浙江人袁黄(号了凡)以进士出任宝坻知县,当时“雨多、河溢、百姓大饥,市间薪粒俱绝,官府讨税逼赋不休,民不聊生,袁黄于县内葫芦窝一带教民灌田种稻之法,并著《劝农书》1卷,为天津地区最早的农业专著。”

  宝坻水稻粒晶莹透亮,蒸煮时有香味,饭粒完整,软而不糊(粘),口感甜香,品质上乘,口碑极佳,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了宝坻区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宝坻水稻已形成30万亩种植规模,通过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的宝坻水稻面积有5000亩、无公害认证15万亩。为纪念袁黄,宝坻民间称水稻为袁黄稻,所产稻米为了凡贡米。如今,宝坻区根据独特的大洼自然条件,采取综合治理、集约开发,以较好的水质、较为充沛的自备水源为依托,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的种稻技术来发展优质稻生产,已成为天津市最大的优质米生产基地。(记者于强)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