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种业面临的难题?
时间:2022-01-13 11:36:15 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 字号:【

  虽然我国的猪育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也不可否认,国内种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国外先进育种水平大白猪的达100kg体重日龄可以达到148天,比我国生猪核心育种场种猪快15天;国外先进育种水平的大白猪产仔数能达到15头,比我国生猪核心育种场种猪多2头。而种猪生产水平的差距也反映出我国的种猪育种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育种体系不够完善。在我国的种猪育种体系方面,专业化的种猪公司还处于发展阶段,联合育种由于疫病、数据的可靠性、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因素,进展缓慢。联合遗传评估由于条件还不够成熟,只能进行单个场评估,数据积累还比较少,遗传评估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遗传评估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效率还比较低。

  2.新技术的应用滞后。国际上,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BLUP进行遗传评估,准确性提高了30%以上,也加快了遗传进展,特别是在繁殖性能的选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实际大规模应用方面落后了十多年。2012年,国际上开始实际应用基因组选择,我国个别企业在2014年开始尝试。2017年全国畜牧总站开始组织专家、企业组建我国的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已经落后了国外5年。在表型自动化、智能化测定方面,我国虽然在技术上已走到国际前列,但是应用程度低,还没有对育种形成实际贡献。

  3.测定基础薄弱。我国生猪育种传统上是表型选择,从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之后,种猪测定才逐步重视和规范。总体而言,我国种猪测定基础非常薄弱,测定的数量少、性状少,中心测定站容纳能力有限,企业不能长期坚持测定。当前,我国种猪测定性状主要为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15万头的核心群,平均每年场内测定仅30余万头,测定量为核心群的2倍。5个省部级种猪测定站,每年测定量约为2000头。国际上种猪测定性状10多个,甚至更多,每年测定数量是核心群数量的7-10倍,单个中心测定站年测定量在3000-6000头。

  4.育种投入少,持续性不强。动物育种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长期以来,企业投入动力不足。我国在动物育种上一直没有专项经费支持,虽然每年有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但这是基本建设项目,不能用于选育、测定、新技术的应用等,育种的科技项目最近五年也没有被列入国家计划。

  5.疾病威胁严重。我国猪的疫病复杂,生物安全状况不佳,一些主要疾病还没有得到净化,疾病的反复感染和较差的健康状况也影响了育种效果的发挥,甚至使几年的育种工作前功尽弃。

  6.地方猪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我国地方资源丰富,肉质好、抗逆性好、耐粗饲,是生产特色猪肉的种源基础,但普遍存在生长缓慢、屠宰率偏低、背膘较厚、瘦肉率低等缺陷,需要选育或杂交利用,目前更多的重视杂交,对选育重视不够,遗传的稳定性、产品的一致性需要提高。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