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时间:2022-09-15 01:42:1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志轩 刘峰 字号:【

  作为从古到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之一,竹笋的食用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英德,现代新农人用勤劳与智慧重新定义了竹笋文化。

  竹笋在古代被誉为 "天下第一菜"。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的竹子的影响,竹笋受到许多文人的喜爱。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写过关于竹笋的诗。苏东坡写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是不瘦又体面,还是天天吃肉煮竹"。诗圣杜甫写过:"青青竹笋逢春船,白白江鱼来吃",均表达了竹笋风味的喜爱。

  人们之所以喜欢吃竹笋,是因为人们早就知道,竹笋是一种色、香、味、形、口感俱佳的食材!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里对竹笋大加赞美:“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戳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人世俗物,岂容此真味。”用所谓“真味”来形容,可见其体会至深。

  对于如何种笋,早在北宋时期,僧人赞宁在《笋谱》中总结了民间经验,“谚曰‘东家种竹,西家理地’,谓‘其滋蔓而来生也。’其居东北隅者,老竹也。老种不生,生亦不滋茂矣。宜用稻麦糠粪之,不可饶沃植之。开坑深二尺许,覆土,厚五寸。除瓦石,软柔之土为嘉。”那现代人又是如何种笋的呢?

  北回归线北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两条神奇的线,它们是太阳光能直射到地球北端和南端的界限。热量的差异,让五带的划分更为直观,四季差异更为明显,它们便是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而位于我国广东省清远市辖区的英德市便是北回归线上的神奇地方,它宛如一颗绿色明珠点缀在其中。英德市位于北纬23°50′31″—24°33′11″,东经112°45′15″—113°55′38″,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被誉为“珠三角地区后花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8%,林地总面积22.47万公顷,全年无酸雨,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城市之一。这里地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21.1℃,年平均日照时数1631.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06.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17.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由于当地温度和湿度适宜,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水光热配合好,所以非常适宜麻竹生长。

  英德种麻竹笋历史悠久,自清朝开始就有文字记载。清代道光年对英德麻竹笋有记载“麻竹长数大,大者径尺,概节多枝丛生回枝,叶大如履”。近几年来,英德市积极引导农民广泛种植麻竹笋,使麻竹笋种植在以西牛镇为中心的周边镇迅速扩展,大洞、九龙、石灰铺、浛洸、连江口、大湾、波罗、黎溪、英城等镇都把麻竹笋作为种植主要产品。目前英德笋竹种植面积达53万亩,其中西牛镇种植面积达20万余亩,成为广东省乃至全中国最大的麻竹笋种植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英德种出来的麻竹笋特点鲜明,相对其它品种的竹笋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麻竹笋较为粗大肉厚,单个笋重达5千克以上,而一般麻竹笋则约为3千克左右。另外英德麻竹笋的笋头与笋尾各具明显的风味。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而一般竹笋的笋头与笋尾风味则比较一致。还有就是英德麻竹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其美味可口,而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优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磷、铁、钙等元素,更有丰富的纤维素,这也是其“素食第一品”的美誉由来。

  科学种植保证绿色有机

  在英德,麻竹笋有着“剥皮黄金”的美誉,虽然地理环境优异,但科学种植更为英德麻竹笋产业带来绿色发展。西牛镇是英德市麻竹笋的主产区,相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西牛镇的现代农民运用科学手段让麻竹笋的种植更加绿色。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条件下,西牛镇利用本地区的荒山、河谷和荒坡等土地资源,将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过程中,西牛镇大力推广落实天然种植模式,通过推广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生物防治剂、残膜回收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土壤污染将会得到有效控制,麻竹笋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将不断提高。另外,西牛镇还以现代农业的模式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和经营农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促进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同时,全产业链的生产,也将让麻竹笋的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中产出的废料,变成下个阶段生产中的原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目前,西牛镇推广麻竹笋有机种植基地面积达17万亩,达到了发达国家进口的标准化,竹园基地不施农药,不施用垃圾肥,保证了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

  而且英德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依托,建立了麻竹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扶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农产品检测室,配备了速测仪,形成上下联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发挥西牛镇麻竹笋产业协会的统筹优势,在收购方面对竹笋原材料产品质量进行跟踪评定,根据麻竹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结合自身实践,制订《麻竹笋标准化和生产规范》,进行对无公害产品生产示范推广。在示范创建点确定后,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开展工作进行抽查,促使其设施更趋完善,增强示范辐射功能。经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1年,西牛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100%(全市为98.2%),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擦亮叫响区域公共品牌

  优越的地理环境长出优越的绿色产品,同时也造就了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8月,英德市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麻竹笋之乡”;2005年,英德西牛镇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2008年,西牛镇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麻竹笋)”和“清远市科技创新专业镇(麻竹笋)”;2008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麻竹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麻竹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截止2022年7月,在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的带动下,西牛镇内麻竹笋相关产品注册商标达33个,其中“广东省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特优新产品”1个,“优质食品金奖”1个,“绿色食品”1个。“鸿大”、“鸿德E家”、“真味扬”、 “西牛山”、“志康”、“让味飞”、“味忆康”“ 阿母哥”等品牌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中“鸿大”商标麻竹笋产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华南农业博览会荣获“优质食品金奖”,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巧口”牌即食笋被评为“广东省名优产品”称号和“清远土特产十件宝”称号。通过品牌的创立,即食笋系列和清水笋产品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了300多个销售网点。

  当今社会,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品质,最后才是品牌价格。我们很欣喜的看到英德新农人用勤劳与智慧对麻竹笋这一农产品赋予了新的文化定义,让其在农产品市场发光发热,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谱写麻竹笋文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