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4日,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暨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聚焦创新驱动现代马铃薯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马铃薯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落地。来自全国马铃薯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200余人参会。
会议选举产生了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确定了联盟常务理事40人,理事单位135家,基本涵盖了全国马铃薯领域优势科研院所和高校,产业各环节龙头企业。会上还对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聘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李蕾主持会议。
在开幕式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圣平副所长在致辞中介绍,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8年来,成员单位在促进马铃薯种质资源共享,育种联合攻关,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深度交流,科企合作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一届理事会将组织开展联盟内部产学研企会深入沟通交流,充分挖掘产业需求,凝聚共识,营造共创共建共享良好氛围,共同努力把马铃薯联盟打造成一个开放包容、富有成效的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涛代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处强调,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联盟是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形式之一,在聚集产业上下游资源、调动多方力量、解决产业发展重难点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肯定了国家马铃薯产业创新联盟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贡献。
在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张春芝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田振东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段艳凤博士分别作出题为“⻢铃薯育种⽅式的变⾰:从四倍体薯块到⼆倍体杂交种⼦”“基于抗病基因组测序的精准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资源发掘与育种”和“马铃薯重要性状遗传解析”的报告。
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存研究员汇报了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实施进展。乌兰察布市林科学研究所林团荣研究员和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广晶分别介绍了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和中加马铃薯种薯生产概况。
会议期间,专家和企业代表还观摩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集成创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在北方马铃薯一作区具有较好的示范应用与辐射带动作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