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松山区:“蓝色菜园” 打造北方蔬菜供应的“绿色引擎”
时间:2025-11-27 13:42:3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富 王向东 字号:【

11月27日,在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拍摄的双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来源:中国农村网 通讯员 李富 摄)

  初冬时节,俯瞰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数万座标准化温室大棚如连片的蓝色织锦,铺展在原野上——分拣车间里,刚采摘的番茄经冷链车发往京津冀商超;智慧温室内,水肥一体化系统正精准输送养分……近年来,松山区以设施农业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在干旱地区蹚出一条“绿色品牌+供应基地”双轮驱动的现代农业之路。

  曾经,松山区的设施农业以零散小棚为主,抗风险能力弱、产值效益低。如今,当地增加投入,推动“棚室革命”:全区建成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和温室大棚,设施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近三成棚室配备智能温控、环境监测系统,亩均产值较传统大棚大幅度提升。

  “绿色”是松山蔬菜的核心标签。该区推行“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模式,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培育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京津市场,贴有“松山绿标”的蔬菜供不应求。

11月27日,在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拍摄的双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来源:中国农村网 通讯员 李富 摄)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松山区构建起“产地直供+冷链配送+订单农业”全链条体系:与北京新发地、天津红旗等30余家大型批发市场建立稳定合作,年供应蔬菜超百万吨,占据京津冀冬季蔬菜市场;建成冷链物流园,实现“采摘后24小时直达终端市场”。每到上市旺季,多辆冷链车从松山驶出,将新鲜蔬菜送往12个省市的餐桌。

  设施农业的“蝶变”,让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目前松山区通过“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增收。“以前种大田一年挣万把块,现在棚里种两茬菜,年收入大幅度增加。”大庙镇一位农户的账本,是当地农民增收的缩影。

  松山区将推进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预制菜加工产业园,延伸“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这片干旱之地的“蓝色菜园”,正以绿色品牌为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雷南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