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遵义,让冬天增添一抹红色
时间:2022-03-15 05:54:41 来源: 作者: 字号:【

  遵义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多彩贵州的文化名片。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经验。

  由于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以及其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本次以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作为支持单位,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青春爱运动 健康强中国 一起云支教 共同迎冬奥”全国大学生2022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决定走进遵义,看看“一起云支教”活动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上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活动伊始,遵义地区的同学们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本次“一起云支教”活动共计 7 个县区、11 所学校参与,而这次特别活动更是得到几乎所有参与学生的支持。有 44 位同学深度阅读相关材料,主办方收集到近 40 份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其中不乏语言优美、情感真切、立意深刻的好文章。

  01 英雄不朽,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同革命精神,我们鼓励学生们找家长讲述相关的红色故事。

  其中汇川区学生唐岑岑缠着姨妈给她讲红军智取遵义城的故事: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后,为迅速攻占遵义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率领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冒雨西进,悄悄潜进敌人的营地,在他们尽情玩乐放松警惕时突然出击,一举斩断城内敌人的“触角”,然后假扮败退的敌军混进遵义城成功攻城。”

  听到这里岑岑不仅深深的为红军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遵义人而感到自豪。

  

001.png

(图源:腾讯网)

  新蒲新区第二小学学生黄七巧的爷爷向她讲述了“红军坟”的故事:

  “红军在得知遵义附近伤寒肆虐时,派出红三军团男卫生员龙思泉为乡亲们治病,后龙思泉不幸被地主武装强杀。当地百姓不知其姓名,在其墓碑上刻上‘红军坟’三字,每逢苦难之时,便到坟前倾诉。久而久之,这座“红军坟”成为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向往光明的象征。”

  黄七巧听后,对参观拜访“红军坟”产生了向往。

  

002.png

(图源: 贵州改革)

  一张张图片、一行行文字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体会了革命的艰苦,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和平的可贵,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003.png

(遵义各学校家长们正在给孩子讲红色故事)

  02 阅读经典,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次“一起云支教”活动共分为四大板块,在“一起云阅读”板块,遵义学生以“了解红色英雄故事”为主题,不仅听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述相关故事,而且还积极搜寻并阅读相关书籍。在家、图书馆和学校里都能看见他们寻找“红色英雄”的影子。

  收集到的书单目录:

  汇川区书单:《刘胡兰的故事》、《红军智取遵义城》

  新蒲新区第二小学书单:《红军将领邓萍故事》、《黎平会议故事》、《“女红军”医生故事》、《小英雄雨来》、《四渡赤水》、《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炸碉堡》、《刘胡兰的故事》、《雷锋日记》、《红岩》

  道真县书单:《中国民间故事》、《雷锋日记》、《红色经典中的小英雄故事》

  凤冈县书单:《红岩》、《少年英雄王二小》

  湄潭县书单:《铁道游击队》、

  习水县书单:《黄继光》、《刘胡兰的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雷锋日记》、《铁道游击队》、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王二小》

  在读了这些英雄故事后,孩子们也有很多的感悟:

  凤冈县第四中学的田佳艺同学在读完《少年英雄王二小》后十分感动且感慨万分。

  她认为爱国的少年心始终相通,自己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习水县的余烨宁同学在看完《雷锋的故事》后深深受到启发。他希望以后也能做一个社会的“活雷锋”,多多宣传红色故事,参加红色社会活动,向世界展示经典的红色文化。

  

004.png

  以史为鉴,才能知晓兴替。阅读红色故事后,我们深深感受到:

  百年来,正是一代代先辈的努力奋斗与不怕牺牲,才换来这般繁华盛世。我们何其有幸,出生于如此之中国,见证百年历史征程!时代辉煌,吾辈当自强!

  万水千山已过,未来仍需青年们攀登与挑战。

  本次在遵义地区的“一起云支教”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红色精神的传承,也看到青年一代肩负使命向前奋进,用青春谱写历史新篇的力量。

  本次特别活动感谢红花岗区第八小学,汇川区第三小学,新蒲新区滨湖中学、新蒲新区实验小学、新蒲新区礼仪小学、新蒲新区第二小学, 凤冈县琊川镇中心完小、凤冈县第四中学,务川县第一小学(实验小学),湄潭县茶城中学,道真县玉溪小学师生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