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进京城!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果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时间:2024-10-31 14:19: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平稳 字号:【

  10月31日,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果推介暨“好品山东”农产品进京活动在北京举行。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山东现有盐碱地889万亩,改造利用潜力很大,是增产增收的“后备粮仓”。活动现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山东实践总结的“因地制宜、种地相适、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多元利用”盐碱地综合利用模式。

  东营市作为滨海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盐碱地面积达到340余万亩。近年来,通过对盐碱地的改造,不仅实现了稻米飘香,还成功在盐碱地上“养”起了螃蟹,为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东营市已培育了20余家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大闸蟹精养面积稳定在7万亩,产量达到7000吨,产值超过10亿元。

  “改地”和“改种”同时进行,是山东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山东多地立足盐碱地实际,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耐盐碱粮食、油料、牧草、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3.5万余份。“济麦60”多次打破中度盐碱地小麦高产纪录;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耐盐碱大豆品种区域试验,“齐黄34”亩产达302.6公斤。

  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山东省还在盐碱地上培育出了新的产业。如肉苁蓉种植、南美白对虾养殖等,这些产业都是盐碱地上多元利用的新典范,他们不仅为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好品山东”推介环节,黄河口大米、沾化冬枣、藜麦、单县青山羊、黄河鲤鱼、黄河口大闸蟹、肉苁容、博兴南美白对虾、酸枣等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纷纷亮相,吸引了众人目光。

  在主题推介活动开展的同时,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同步举办了“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果展”、“‘好品山东’农产品进京展”、“山东省农业遗产及乡村特色文化展”等活动。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