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了,企业“兴”了,村民“富”了 ——湖南祁东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侧记
时间:2025-07-09 15:43:22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何源 字号:【

  沃野田畴,希望升腾。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壮美蓝图;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字字千钧,饱含着对亿万农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化作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祁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到黄花菜基地了解企业资金使用情况)

  五月的祁山白水,山野尽染。黄绿交织的画卷中,漫山遍野的金色花蕾迎风摇曳,那是被誉为“中国黄花菜之乡”的湖南祁东县最动人的风景线。一方水土孕一方特色,一方特色兴一方产业。黄花菜,又名“忘忧草”,依托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禀赋,祁东的黄花菜产业如沐春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金融“活水”则是浇灌特色产业茁壮成长的关键。面对大行下沉、竞争加剧的县域金融新局,作为“离百姓最亲、与小微最近”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祁东农商银行深知,提升服务、精准滴灌,助力这朵“致富之花”绚烂绽放,是破局制胜、践行使命的核心课题。

  遍地“黄花”皆是“金”。随着金融“安心剂”的持续注入,小小的黄花“开”出亿元大产业。如今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近16.5万亩,年产鲜黄花菜40万吨、原干菜约4万吨,年产值20亿元左右,总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六成左右。而在黄花菜产、加、销龙头企业12家中,农商银行支持占比超过90%。

(图为:该行信贷支持的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黄花菜深加工企业)

  正是靠着“根植祁东,造福祁东”这份坚守与担当,化作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193.4亿元,较年初增加14.27亿元,增速7.97%;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80.17亿元、104.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23亿元、7.85亿元,在祁东大地上书写着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打通信息壁垒,服务半径直达“神经末梢”

  深耕“三农”“小微”,打通信息壁垒,精准触达客户是祁东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竞争优势所在。

  晨雾低垂,草尖凝露。湿润的田埂小路上,金融服务队的脚印深深浅浅,指向散落的农舍、小店和小微企业。从“走进去”“沉下来”到“融进去”“可持续”,普惠金融扩面提质,持续释放新动能。

  祁东农商银行以党建为根系,深扎沃土,将县、乡、村编织成一张坚韧的神经网络与政府协同搏动。30亿元涉农贷款如春汛奔涌,精准浇灌种养殖、加工与黄花菜等特色产业,其《金融活水润黄花,浇灌富民大产业》的脉动,入选人民银行“乡村振兴十佳案例”的壮阔图谱。政银、银企的神经键深度咬合,365个社账账户如星辰落定,覆盖率与接入率达至圆满,成为全市“三资平台”先行跃动的神经元。

  “三为主”引活水,特色贷绽新枝。该行紧握“三为主”的精准导管:贷款以三农为主,三农以农户为主,农户以小额为主。县域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被纳入精细管理的“名录地图”。2024年内30亿元涉农贷款如甘霖遍洒,“生猪贷”“油茶贷”“黄花贷”“粮食贷”等特色产品精准浇灌,为特色产业注入蓬勃汁液。同时,重点建设项目如火如荼,2025年5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9亿元,园区与“专精特新”贷款亦如新枝悄然抽长。

  厚植信用沃土,织就诚信之网。该行高擎信用体系之炬,构建人民银行、发改部门、乡镇、农商行、村委“五方联动”之神经环路,促成“信息-信用-信贷”的流畅传导。2024年,新创22个信用村,8489信用户被点亮,6.7亿元授信金额快速落地;两年间已创建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91个,预授信34.33亿元。

  普惠服务延伸,润泽万千民生。该行秉持“百姓需要,农商报到”的信条,让ATM、POS机、助农取款点、“福祥e站”在偏远村落生长蔓延,兑现“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的承诺。2024年内19所学校便捷代收学费,264家“福祥e站”如传递信号的神经节点,办理业务35.7万笔,金额近5000万元。同时,深耕金融教育,“一村一机构”普惠讲堂如智慧脉冲,助力金融知识进万家。

(图为:祁东农商银行负责人到企业调研询问生产销售情况)

  暮色浸染,田埂上的足迹汇入苍茫,跨包背影融入大地深处。服务末梢并非只是抵达地理之远,更在于心灵咫尺间完成的连接。当每一点需求都被精准捕捉、传导与回应,普惠金融才真正拥有了大地的体温与脉搏——让那曾被信息壁垒冻结的期待,在“最后一公里”的温暖触达中,苏醒为漫山遍野不可阻挡的新绿。

  聚焦产业兴旺,深耕细作“土特产”大文章

  产业兴则乡村兴。聚焦产业兴旺,深耕“土特产”文章是祁东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

  夏日祁东,遍野含苞待放的金黄。被誉为“中国黄花菜之乡”的祁东,迎来一年中最充盈的忙碌。黄花菜刚剥离枝头,便已奔赴轰鸣的加工车间。农户们脸上漾着双重收获的喜悦:“自家地里有收成,工厂打工有工资。”小小黄花菜,正绽放成金色希望。

  在提升黄花菜品质与价值的征途上,非遗传承人肖双民是先行者。他创立的花仙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结出选种、种植、加工等七道工序,把黄花菜传统加工技艺进行标准化、工厂化、流程化,成为全县第一个食品类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企业,并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当建设非遗工坊、完善厂房功能的蓝图展开,400余万资金缺口却让梦想步履沉重。

  关键时刻,祁东农商银行金融暖流及时抵达,不到一周贷款顺利发放。“点赞!点赞!”肖双民连连称赞道。黄花菜非遗传承与推广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借用最近学习到的一句话,‘金融不是冰冷的数字嘛,是撑托一个产业的翅膀’”,深耕在基层一线的祁东农商银行龙君感慨道。

  肖双民的故事,是祁东农商银行数十年如一日深耕本土产业的生动缩影:

  聚焦产业布局:紧密围绕县域“五个十万”农业战略,全面赋能过水坪的牲猪、双桥镇的乌鸡、城连圩的马蹄等“一乡一品”的特色农业体系建设。五年来,该行累计发放黄花菜特色产业贷款3.19亿元。至2024年末,黄花菜产业贷款89户,余额9946万元。

  联动优化服务:深入推动党建共创行动,制订大走访实施方案,机关支行与镇村联动,理出了一套村情民情档案。率先启动“七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组建农区、园区、社区三支团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评估获评“优秀”等次,归阳支行获评全省农信系统示范支行。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黄花贷”等系列产品,率先引入并推行“整村授信”模式,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合作社等涉农主体,努力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同时大力推动“金融+农旅”融合,打造龙兴村、高龙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名片。

  结语:黄花摇曳,非止于田畴沃野的丰饶图景;金融活水,深融于乡村振兴的血脉之中。祁东农商银行正以无声而坚定的深耕,让每一朵花都承载着非遗之光与富民之梦,在金融之翼的托举下,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便是金融活水最深沉的流向,亦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回响。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