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 金融活水润草原 乡村振兴舞新姿
时间:2025-09-23 15:36:1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郭 亮 字号:【

  金融活水润北疆,沃野千里焕新机。在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坚决扛起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坚守“金融为民、服务本土”的初心使命,将“三农三牧”服务作为全行发展的核心战略,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深化金融服务创新、优化普惠服务模式,以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更有精度的金融供给,赋能草原农牧区现代化转型,助力谱写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北疆新篇章。

  创新模式精准赋能,破解种企融资瓶颈

  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长期扎根当地的农业高新科技企业,专注于优质种薯的培育与田间试验,虽技术成熟、种薯品质优异,但因规模有限且缺乏符合常规抵押条件的不动产,在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和推进技术研发时面临融资瓶颈。为此,内蒙古银行迅速组织专业团队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结合科技金融政策,运用专门为科创小微企业定制的“科创易贷”产品,突破传统抵押模式,创新以企业商标作为知识产权质押,成功为其发放1000万元贷款,有效助力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实现跃升,进一步深化了银行与本地农业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我们对接信贷业务,服务热情周到且贷款利率低,对我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公司未来合作的主要金融机构。”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翠玲笑语盈盈告诉来访者。

  构建链式金融服务,畅通农业产业循环

  内蒙古银行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焦辖内甜菜、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产业的金融需求,积极探索并构建基于供应链的链式金融服务新模式,着力破解农业产业链中种植户普遍缺乏抵质押物、融资成本高、贷款门槛高等痛点堵点。锡林郭勒太仆寺旗支行依托“乡兴富民贷”“采购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以核心企业为枢纽,通过对订单农业、存货质押、应收账款融资等结构化授信方式的综合运用,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有效贯通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全农业产业循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稳定的金融动力。

  拓宽抵押担保边界,激活农牧区融资活力

  内蒙古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本土实际,持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系统性地拓宽抵押担保边界,有效激活了农牧区融资活力。针对农牧业主体普遍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痛点,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积极探索多种押品替代与增信方式,以存货质押模式向锡林郭勒佰惠生糖业有限公司累计发放5.85亿元贷款,全力保障甜菜原料收购,稳定产业链上游生产;同时,依托订单农业中种植户与核心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创新运用未来应收账款质押方式,为12户甜菜种植户提供828万元种植贷款,有效缓解生产周期内流动资金压力。“我们公司从2022年企业最困难时候得到了内蒙古银行太仆寺支行信贷的极大支持,真是非常感激。”锡林郭勒佰惠生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甄晓明言语朴实。此外,该行还为马铃薯种植企业提供4350万元信贷支持,覆盖种植、采收及储运全环节。这些差异化、结构化的融资服务显著降低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综合融资成本,及时纾解了经营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境。

  聚焦奶食品产业链,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针对锡林郭勒盟奶食品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点,内蒙古银行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化融资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其在设备升级、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近日,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组织专业团队赴首放奶食品园区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与园区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金融支持奶食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内蒙古银行持续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强对奶食品业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为助推地方奶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金融活水。

  “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将继续发挥地方城商行的独有优势,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以‘精准化产品’破局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着力打造北疆金融品牌形象。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分行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构建场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新生态。”内蒙古银行锡林郭勒分行行长白音仓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