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草原“牛经纪” ——农行内蒙古锡林郭勒分行助力肉牛产业全链升级
时间:2025-09-23 15:37:5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超群 塔娜 字号:【

  9月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已被秋色浸染,2025年草水丰满、牛羊肥壮,正是牛羊收购季节,一片丰收图景。在锡林浩特市诚昭牛市的交易区,此起彼伏的“哞哞”声与经纪人的议价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的图景——在西门塔尔牛的围栏旁,操着各地口音的牛经纪人用小本本快速记录着交易信息,办公室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的交易数据与银行结算提示音此起彼伏。这里,每天上演着草原肉牛流通的关键一环,而在这烟火气的背后,一场由农行锡林郭勒分行推动的“智慧变革”,正悄然重塑着传统肉牛交易的生态。

  从“提袋现金”到“指尖交易”:牛经纪人的“新活法”

  “以前收牛,兜里得揣现金,交易全凭口说手写,钱货两清全靠信任。赶上旺季,一天经手几十头牛,数钱数得手酸,还怕收到假钞。”站在诚昭牛市的电子交易屏前,从业十多年的牛经纪人李先生感慨地说。作为诚昭牛市的“老把式”,他见证了草原肉牛交易从“原始模式”到“智慧时代”的跨越。

  牛经纪人,这个在草原肉牛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承担着连接牧民与终端市场的关键纽带。他们走村串户收牛、对接外地采购商、协调运输与检疫,既要懂牛的品种、品相、行情,更要靠信誉积累客源。但长期以来,传统交易模式的痛点始终制约着这个群体的发展:现金结算风险高、交易记录难留存、跨区域资金流转慢,甚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压价”“赖账”纠纷频发。

  转机出现在2023年初。农行锡林郭勒分行瞄准肉牛产业“流通难、结算难、融资难”的堵点,联合诚昭牛市打造“智慧牛市场景”,通过“智慧+”平台将交易、结算、数据管理全流程线上化。牧民和经纪人只需在平台注册,即可实现“线上挂单—现场验牛—电子签约—快捷支付”的闭环操作。“现在交易,手机扫码就能付款,钱实时到牧民账上,交易记录永久保存,纠纷少了,效率高了。”李先生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交易记录:最近一周,他已通过平台完成300多头肉牛交易,涉及金额四百余万元。

  截至8月末,这个锡林浩特市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已通过“智慧+”平台累计完成交易2.7万笔,金额达7.7亿元。进入7月雨水丰沛的旺季,单日交易量突破1000头,现在在诚昭牛市活畜圈养量稳定在5000头以上,智慧平台的赋能,让诚昭牛市的交易能力与辐射范围显著提升。

  从“流动收牛”到“常驻经营”:经纪人的“扎根”密码

  在诚昭牛市的宿舍区,来自河北承德的薛先生正蹲在牛圈旁核对刚成交的12头肉牛信息。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至今,他已在牛市住了5个多月,“以前收牛得两头跑,这边谈好牛,那边联系买家,中间资金周转慢,有时候错过行情。现在有了农行的平台,交易信息透明,结算快,我直接在牛市扎根,从牧民手里收牛,拉回承德围场卖给养殖户,省心多了。”

  薛先生的“扎根”,是农行“智慧+”平台带动经纪人群体转型的缩影。如今,像他这样长期驻场的经纪人在诚昭牛市已有50多位。牛市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更依托平台数据为其精准匹配供需:牧民通过平台发布卖牛信息,经纪人根据品种、重量、价格筛选目标;外地采购商则通过平台查看实时交易数据,锁定优质货源。“今年牛价较同期涨了30%左右,农民买牛积极性高,我一个月能卖200多头,比去年多了一倍。”薛先生笑着说。

  “智慧平台不仅解决了结算问题,更构建了信用体系。”诚昭牛市负责人介绍,平台会自动记录每笔交易的牛只信息、价格、双方信誉等数据,形成“数字资产”。农行锡林郭勒分行以此为基础,为信用良好的经纪人提供“活畜流通e贷”等信贷产品。李先生今年就凭借平台积累的交易流水,获得了50万元信用贷款,“以前收牛得找亲戚借钱,现在有银行支持,我收牛的底气足了!”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级”:金融活水激活草原经济

  在锡林郭勒,肉牛产业是牧民增收的“钱袋子”,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全盟肉牛存栏量超230万头,年出栏超100万头,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但长期以来,流通环节的低效制约了产业升级——牧民“卖牛难议价”、经纪人“收牛难融资”、企业“买牛难溯源”等问题并存。

  农行锡林郭勒分行的“智慧+”平台,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的“破局之钥”。通过将交易场景数字化,平台不仅打通了“牧民—经纪人—采购商”的流通链路,更延伸出数据增值服务:为牧民提供实时行情参考,避免“贱卖”;为采购商提供牛只检疫、运输等全流程信息,实现“源头可溯”;为政府部门提供产业大数据,助力政策精准扶持。

  “以前卖牛,得跟着经纪人跑市场,价格全凭对方一句话。现在我在平台上挂单,十里八乡的经纪人都能看到,上个月卖了10头牛,每头比去年多卖2000块。”锡林浩特市巴彦宝拉格苏木牧民朝鲁门说,他的手机里存着平台推送的近期肉牛价格走势,“现在卖牛像买菜,明码标价,心里有数。”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依托平台交易数据,农行锡林郭勒分行创新推出“活畜流通e贷”产品,截至8月31日,已为380余户牛经纪人投放贷款6800余万元;联合屠宰加工企业运用“助保贷”“冷冻肉抵押”等产品,让企业提前锁定优质牛源,牧民获得稳定收入;推动“智慧牛市场景”向周边旗县延伸,带动多伦县、蓝旗等牧区的活畜交易市场接入平台,形成“以点带面”的产业辐射效应。

  站在交易电子屏前,看着实时更新的的交易数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笔笔肉牛交易的完成,更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智慧+”的春风吹过草原,一幅“交易更高效、产业更兴旺、牧民更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