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慧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N”服务网助农降本增效
时间:2025-07-30 10:11:19 来源: 作者: 字号:【

  

  重庆智慧农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智慧农服集团)成立于2020年8月。作为市供销合作社倾力打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公司以农技推广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手段,按照“搭平台、建体系、树品牌、强服务、增效益”思路,构建“1+4+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公司年营业收入超35亿元,示范基地26个,农化服务面积230万亩次。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重庆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领头企业。

  构建上下贯通服务网。重庆智慧农服集团立足供销基层组织,从2021年开始积极构建市、区县、乡镇、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四级网络体系,目前已形成从城市到农村纵向联动、横向整合、有机互补、协同合作的“1+4+N”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创新特色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重庆智慧农服集团定位于“做一流的现代农业服务商”,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供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谋发展。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投入品供应为抓手,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投入品供应,农业投入品供应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2024年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30万亩次,完成春耕化肥供应32万多吨。

  做强总部平台。上线“村村旺+农服通”智慧农业服务大数据平台,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等多环节的信息、数据、交易等服务。搭建13个区县农机服务(调度)中心,实现1万余台套农机跨区调度、涉农区县全覆盖。组建集采分销平台,签约合作伙伴1300余家,实现农资集中采购,让利农户。引入智囊服务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事服务精益化;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组建的农服技术服务中心为重庆十大特色农作物提供技术支撑;联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西南大学等高校组建的农技农事培训中心,大范围开展技能培训。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吸纳整合各类涉农主体,统筹协调涉农资源,高效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做实区县公司。以改制、新设等方式,联合区县供销社、区域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服区县公司,开展农业投入品供应和储备、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调度、专业农事服务队组建和培训、农产品初加工和销售等服务。目前已成立重庆智慧农服区县公司21家。

  做精服务中心(站)。农服区县公司采取自建、加盟、合作等方式,参与当地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站)建设,中心(站)通过委派专业化服务队和农村经纪人的方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已参与打造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站)427个。

  激活村级服务网点。通过自建、加盟、合作等方式,升级赋能重庆农资连锁网点、乡镇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形成村级服务点,就近解决田间地头的各类服务需求,畅通农村信息渠道,打通农服区县公司网络及服务往下延伸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连接村级服务点3006个。

  因地制宜强服务。根据重庆山地丘陵特点,结合各个区县特色产业,从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的真正需求出发,推行“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订单式”个性化等服务。在万州董家、甘宁镇等地,针对柑橘、枇杷等作物,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保姆式”全托管服务;在合川区、江津区等地,开展水稻、蔬菜等作物机耕机种、测土配肥、无人机飞防、机械化除草等“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在奉节、石柱等地,开展柑橘、榨菜等15个品种修枝剪形、疏花疏果、水肥一体化、植保飞防、营养管理、收储加工、产品销售等单项或组合订单服务。

  打通链条树品牌。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服务,打造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信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联合西南大学,共同研发柑橘、蔬菜等专用肥、特色肥,通过参股化肥生产厂家,实现自有品牌“乐途、恋农、乡知乡伴”复合肥、有机肥及特肥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在打造自有品牌农机方面,与上市企业星光农机合资组建重庆智慧星光农机公司,聚焦重庆山地特点,瞄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需求,推出耕、种、管、收、储农业全链条的服务图谱,实现农业设施智能化、全程机械化、种植生态化、管控数字化。在打造自有品牌农产品体系方面,通过提供“产前农业投入品+产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产后农产品收购+自有品牌包装销售”服务,打通农业生产全产业链。

  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重庆智慧农服集团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增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集体经济增收上,利用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支持的3800万元,购置农机700余台套,交由重庆智慧农服集团区县公司13个自建农机服务中心运营,帮助44个村集体每年获得不低于5%固定分红,5年收益约1950万元。落实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42万亩。支付3元/亩服务收益给村集体,实现增收120多万元。在农民增收上,集团在全市21个区县乡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建农事服务队伍。与村“两委”联合,广泛吸收有劳动力的农村常住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对农事服务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组建劳务服务队,增加农户就业收入,目前服务队伍规模已达5000余人,支付该队伍务工农民工工资300多万元。

责任编辑:张昆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