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一家拥有日处理570吨生鲜乳生产能力,从事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奶源基地建设,科工贸一体全产业链经营的乳制品民营企业。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战略核心位置,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优势,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产销乳制品7.2万吨,年收购生鲜乳4.2万多吨。现有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五大系列80多个产品,产品销售覆盖云南全省和全国380多个县城乡市场,乳制品产销量位居云南省第三,酸奶产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公司年支付奶款2.6亿元,带动3.2万农户增收创收。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完善研发平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与合作单位共建云南省乳制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和平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平台基础条件和综合实力,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2020年来,企业累计投入9亿多元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先后建设1个年产20万吨的智能化工厂,4个现代化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实施离散型智能制造和养殖,建设数字化孪生系统,积极推行5G技术在乳制品生产领域的应用,不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发展。
实施人才战略,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年均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内部员工培训,通过研发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重点培养奶牛养殖、乳制品生物发酵技术等专业人才,坚持“知识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提升”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和素质建设,形成了人才考核竞争上岗、技术管理多岗位多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
解决关键技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针对益生菌菌种选育、菌种检测及安全评价等关键技术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企业优势资源效益最大化,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建立国内最大企业自建菌种资源库,保藏10000多株菌株。通过研究成果的转换和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品质,凸显特色风味,在以进口菌种生产的发酵乳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差异化特色化优势明显。
加强研发投入,推进研发成果转化。建立研发经费投入制度保障,确保年均科研经费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并按年度预算销售收入的3%进行列支。2022—2024年科研经费累计投入9286万元,年均3095万元。通过产学研合作先后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以自主知识产权优良菌株的应用为基础年均推出10多款优质乳制品,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驱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优良乳酸菌高密度酸奶发酵剂生产线的投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的开发应用及发酵技术等研发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通过高品质乳制品的产业化示范,带动商业酸奶发酵剂的销售及发酵技术服务。以高产γ-氨基丁酸,共轭亚油酸等益生特性菌株的应用为基础,针对个性化群体需求,设计开发减糖、低糖、无糖类产品以及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类产品。开发胶囊型、片剂型以及口服液型益生菌产品,为部分个性化需求消费群体提供益生菌及其产品服务,逐渐带动公司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转型。
强化质量管理,打造优质酸奶。以QACP标准和执行方案为抓手,结合“6S”管理等工具的综合运用,通过PDCA管理循环,持续进行原料奶、设备、生产环境和过程控制等关键控制点的管控,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硬件升级改造,为高品质好味道特色乳制品的打造提供条件。公司先后自建2个千头规模养殖场、1个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场,帮扶200多个家庭奶牛养殖牧场的建设。以订单农业带动青贮玉米种植,联合政府建设十万亩牧草基地,为优质乳制品提供稳定可控的原料保障。公司连续实施“三化”改造,投建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生产车间,通过装备的技改升级,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加工,持续保证产品风味稳定,品质优越。延伸服务,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为加强售后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的范围延伸至销售终端。先后通过自建50多条直配冷链专线和20多个冷链分仓,加强乳制品物流环节的品质保证;连续3年向销售网点投放8000多台冰柜,用于销售终端产品的陈列和展示;实施“发酵乳制品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建设,通过线下配送能力的建设,进一步延伸产品的配送能力。通过配送终端的打造,在适度范围内解决发酵乳制品电子商务线上销售的线下配送最后一公里制约,进而通过电子商务的带动进一步扩产促销,带动产业链体联动发展。
全链条经营,强化联农带农。为加强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经营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公司进一步延伸经营范围,从产品原料端加强质量把控,先后投入巨资建设2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和1个万头奶牛养殖场,并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承接1个万头奶牛养殖场和1个千头奶水牛养殖场的经营。现自建自营牧场奶牛存栏数达12000多头,日均保有优质生鲜乳达150多吨,实现优质原料的自主可控,从源头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知名品牌的打造奠定原料基础。为进一步打造云南绿色食品品牌,公司进一步延伸经营和质量管控范围,开展饲草饲料本地化,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饲草饲料基地,进一步提升带动能力,年均带动本地3万多户农户种植青贮玉米6万多亩,年收购青贮玉米12万多吨,向农户支付青贮玉米、玉米等饲料收购款7200多万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