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农业机械化如何迈向高质量?
时间:2021-12-23 07:57:04 来源: 作者: 字号:【

我国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农机化系统强化“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在全面调查机收损失原因、精准制定减损方案措施基础上,从确保机具和机手处于良好状态这两个关键发力,广泛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等系列活动,推动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各省实地抽测结果估算,全国主要农时粮食机收环节损失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减少粮食机收环节损失约100亿斤。

  (一)扎实调查务求摸清底数。去冬今春以来,农机化司会同农机化总站开展了大规模调查,分区域、分作物召开专家和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座谈会,调研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现状及原因,针对机具质量、田块条件、机手操作、气候天气等影响减损的关键因素综合研讨提出应对措施。在各级农机部门摸清本省实际情况基础上,综合判断,近年来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机收平均损失率在3%-5%之间,通过综合施策努力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是可行的。

  (二)点面结合谋划工作路径。农机化司年初提早组织制定了《机播机收节粮减损情况分析及工作措施》《2021年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总体方案》。及时印发“三夏”小麦、“双抢”早稻、“三秋”秋粮机收减损等系列配套工作方案,以办公厅文件印发《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制定发布玉米、水稻和大豆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省同步谋划本地方案,结合实际细化落地、抓出实效。

  (三)全面动员实地服务指导。一是召开工作会议,部署重要农时机收减损工作。针对个别网民反映“小、散、偏”地块机收难的问题,专门组织粮食主产省份召开座谈会,研究应对措施。二是开展指导服务,推动地方抓实机收减损工作。“三夏”麦收前,农机化司会同农机化总站派出5个工作组赴重点省份指导检查,各省厅同步派组到市县巡回指导,各级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出动,层层开展指导服务。7月下旬,农机化司站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对江西等7个早稻主产省机收减损工作进行调研指导。秋收期间,组成7个包片指导组对全国各地秋粮机收减损工作进行联系指导,做到产粮省份全覆盖,并赴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实地指导机收减损及灾区机械化抢收抢种工作,确保机收减损抓出实效。

  (四)创新探索密切内外联动。一是开展大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机收减损。农机化司站组织媒体制作传播大量短实精、土味浓的机收减损知识微视频、漫画、明白纸,让农民和基层干部看得懂、记得住。山东省印发机收减损技术资料、明白纸等宣传培训资料10万余份,推送机收减损短视频200余次。二是开展大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机收减损技能。各地共组织4万余名农机推广骨干和一线“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机手及时检修保养机具、正确调整机具参数。以机收减损为主要内容,启动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全年累计培训机手超过100万人次,作业机手规范操作意识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三是开展大比武活动,掀起机收减损劳动竞赛热潮。农机化司站统一制定了比武活动方案和损失测定方法,指导各地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就地就近开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全年各赛区共举办近800场现场比武活动,极大激发了广大机手比学赶超机收减损技能的荣誉感。

  总的看,今年粮食机收减损社会关注的氛围愈发浓厚,各方面对“减损就是增产”的认识不断深化,提质减损正在成为机收新的价值追求,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各尽其能积极作为,“为国家多打粮”的使命感荣誉感明显增强,机收减损效果逐步显现。

  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情况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动员组织行业系统及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

  一是抓目录编制促短板机具需求明确。充分调动行业系统力量,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系统梳理主要农作物和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在整机装备、重要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形成了3个目录300多个短板,并组织排出了需要优先解决的短板机具,基本摸清了底数、明确了需求,为后续集中开展短板机具研发攻关提供了靶心借鉴和顺序参考。

  二是抓部门联动促工作协同机制构建。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沟通联动,积极构建合力推进农机装备发展的密切协作机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聚焦用力。11月底,两部联合召开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推进会议,明确各自在补短板工作中的着力方向和工作任务,初步构建了协同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弱项的工作格局。

  三是抓优势企业促农机研发布局优化。将优势农机企业作为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主要力量,主动开展对接和引导,推动企业针对短板机具进一步优化自身研发布局。全年先后召开了3次农机企业座谈会,与中国一拖、潍柴雷沃、中联农机等优势企业“一对一”会谈。

  四是抓重点省份促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与农机制造和使用大省积极沟通,推动重点省份省级政府加快出台促进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省长亲自部署实施机械强农行动;湖南着力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并与我部签订推动高地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以政府文件出台加快丘陵山区特色农机装备发展的工作方案;黑龙江省提出建设大型大马力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此外,四川、山东、安徽等省也都出台了或正在出台相关省级层面举措,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总的来看,经过一年不懈努力,我们初步摸清了农业生产存在的机具装备短板,排定了研发攻关的优先顺序,搭建了农业农村、工信两部合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系统全行业全社会共同推进补短板工作的思想共识,并探索找出了农业农村部门推进这项工作的抓手和平台,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打牢坚实基础。

  三、农机防灾减灾工作

  7月份以来特别是“三秋”期间,国内局部地区降雨偏多,个别省份发生严重内涝,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影响。我们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组织农机系统投入防灾减损工作中,努力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力保秋粮收获尽早到手、冬小麦尽快播种。

  (一)聚焦重点区域,精细指导工作。一是深入重点灾区调研指导。10月上旬,迅速派出干部赶赴黄淮海及华北灾情严重地区,在田间地头扎实开展工作调研、了解困难问题、分析研究应对措施,指导当地科学制定农机作业应急调度方案,推动省域、县域间协作联动,保障农机装备和零配件供应,努力降低灾情对秋粮生产的影响。二是靠前指导压实责任。针对连续降雨给秋收秋种带来的实际困难,派出工作组赴河南、山东、河北等受灾地区实地指导“三秋”机收减损及灾区机械化抢收抢种工作,指导工作做到产粮省份全覆盖,实行一周两次以上调度会商,推动地方抓实工作。三是出台意见指导生产。针对地湿农机作业难的问题,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使用履带式稻麦收割机抢收玉米的技术方案,研究发布冬小麦抗湿应变机播技术指引,为各地做好灾害条件下的农机抢收抢种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导,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农户和农机手的普遍认可。

  (二)积极协调资源,增加应急抢收能力。一是积极协调捐赠排水设备。针对7月河南发生的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农田和设施大棚积水严重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农机有关协会和动员各省紧急捐赠2264台各类水泵,迅速调运匹配到急需县乡,有力支援灾区抢排积水,恢复农业生产。二是多渠道增加救灾抢收装备。针对9月份以来河南、山东等5省局部降雨偏多,当地现有机具下地机收困难问题,紧急协调骨干农机企业加班生产4500台、周边省份跨区调集1.2万台履带式收获机支援受灾地区玉米收获,同时指导地方对轮式收割机加装轮胎,有效增加应急机收适用装备和服务供给。三是提供精准气象服务。会同国家预警信息中心推出主要农时机收精准气象服务,为广大机手提供具体到作业地块的机收适宜指数信息,帮助机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实现抢晴收获。

  (三)及时研判困难,强化政策引导。一是出台柴油补贴方案。针对受灾地区秋冬种农用柴油成本大幅上涨问题,精准测算、研究提出补贴方案建议,推动落实14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灾区排涝、抢收、播前整地等重点环节农机服务,有效调动机手参与救灾减损积极性,加快收播进度。二是用好现有政策手段。10月下旬将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提前下达到省,支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烘干机、小麦播种机、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等适宜机具,重点提高湿粮烘干能力,加快秋粮安全入仓收储。紧急下发通知,明确受灾省份可利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资金,支持开展深耕深翻作业,促进过湿地块加快散墒,为冬小麦尽快机播创造条件。“三秋”期间,黄淮海及华北受灾省份共投入3.8万个农机服务组织参加抢收抢种,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进度和质量。

  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年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政策实施改革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021年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0.7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超过72%,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85%和90%,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预计分别达到37%、33%、43%、41%。

  从今年情况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于3月12日印发了《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对新一轮政策实施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全力推进、加快实施。截至11月30日,全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申请额度达191.6亿元,已超全年190亿元预算规模,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91.4万台(套),受益农民160万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5万个。从具体工作举措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效保障粮食、生猪等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全国补贴的机具种类范围由2018-2020年的15大类42个小类153个品目调整扩展为15大类44个小类172个品目,涵盖了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生猪等重要畜禽产品全程机械化生产所需的主要机具装备。截至11月30日,各地补贴购置拖拉机、水稻插秧机、谷物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近43万台,使用补贴资金132亿元,资金占比近70%,并支持江西、湖北、北大荒农垦集团对水稻育秧中心进行补贴,为全年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指导各地将生猪生产、奶牛、蜜蜂养殖所需的27个品目机具纳入补贴范围,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年使用补贴资金3亿元,支持10万个养殖场(户)购置机具11万台(套),促进生猪等重要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素作为补贴资金分配的重要测算因素,尽最大限度满足脱贫地区的补贴资金需求。优先将丘陵脱贫地区农业生产需要的机具品目列入全国补贴范围,包括食用菌生产、果业发展、茶叶生产以及薯类、瓜果菜蔬和莲子、板栗、辣椒等特色产品生产所需机具。选取丘陵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急需机具,将补贴额测算比例提高至35%,进一步缓解当地农民群众的购机筹资压力。继续在西藏和新疆南疆五地州(含南疆垦区)开展差别化农机购置补贴试点,支持提高补贴标准。

  (三)大力支持农机科技创新。围绕加快农机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进补短板、强弱项。支持各省份将通过农机专项鉴定的创新产品列入补贴范围,今年以来,已有辣椒除柄机等30种创新产品纳入了补贴范围。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支持8个省份对16种成套设施装备首次实施购置补贴。支持北大荒农垦集团先行开展北斗产品“优机优补”试点,深化北斗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四)持续优化政策实施管理。围绕政策稳定实施、补贴机具投档、补贴资金申领与兑付等事关农民和农机生产企业切身利益事项,实施了一系列便民利企具体举措。全面运用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自主投档平台,实行常年受理,便利企业投档。全面推行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办理服务系统常年连续开放,推广使用手机APP等信息化技术,方便购机者随时在线提交补贴申请。全面实行补贴受益信息、资金使用进度实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补贴申请审核和资金兑付限时办理,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将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将公示时间由20天缩短至5个工作日,将财政部门兑付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不断提高购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