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中国与欧洲国家农业合作回眸⑦
时间:2024-04-03 09:35:4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盾 字号:【

中芬:“两种奇迹” 碰撞火花

  2014年11月17日-23日,我陪同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芬兰和斯洛文尼亚。芬兰是享誉世界的“千湖之国”,有约19万个湖泊,近10万个岛屿。森林覆盖率达73%,仅次于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位。由于芬兰位于波罗的海北岸,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位于北极圈内。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命运多磨难的历史造就了芬兰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民族特性。

  我多次在国内外与芬兰农业、外交、商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芬兰农渔业科技人员的接触和共同开展合作活动,在以往和本次访问芬兰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芬兰经济发达,外贸依存度高,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中国政府代表团此次访问芬兰就是要进一步促进中芬双边经济的合作与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4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与芬兰总理举行会见会谈,我与中方政府代表团的驻芬大使、国务院副秘书长、外交部副部长、商务部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等有关工作人员一起出席会见会谈活动。中芬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互相介绍了当前各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深化中芬双边经济、经贸、农业、能源、制造业、交通航空业等方面的合作,对一些重要项目的建立和推动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讨论。两国领导人还就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何进行化解交换了意见。应芬兰总理的邀请,我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把他在几天前参加澳大利亚政府承办的G20峰会的有关情况以及中美关于气候变化议题工作的情况作了通报和介绍。

  中芬两国领导人的会谈结束后,在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我代表中国农业部与芬兰农林部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芬兰共和国农林部2015-2016年农业合作行动计划》。

  根据访问计划安排,中芬双方共同举办了中芬经贸论坛。在双方政府领导人分别致辞和主旨讲话之后,我代表中国农业部发表演讲。我在讲话中指出,农业是中芬合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中芬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双方农业合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双边农业合作机制日益健全,两国农业部高层交流密切,中芬农业合作工作组的平台发挥良好作用,为深化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芬农业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双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畜牧业、生物质能、农业机械化和生态农业等多领域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双边农产品贸易得到了稳步发展,中方欢迎更多的来自芬兰的优质农产品来丰富中国市场,以满足中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与芬兰农林部部长奥尔波交谈

  我向出席中芬经贸论坛的与会代表们表示,2013年4月,中芬两国元首就共同构建和推进“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这为双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农业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我方政府代表团访芬期间,与芬兰农林部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芬兰共和国农林部2015-2016年农业合作行动计划》,确定了今后两年农业合作工作的重点。接下来,我与芬兰农业部部长共同举办由两国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和农业企业家参加的中芬农业合作论坛,共商合作大计。

  中芬经贸论坛结束后,中芬农业合作论坛举行,双方约200名农业行政管理官员和农业企业家出席。我与芬兰农业部部长共同主持论坛。芬兰以创新立国,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芬兰奇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两种“奇迹”既是农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泉,又是农业发展的收获之成果。

  

  △在中芬农业论坛上致辞

  我在中芬农业论坛上致辞时说,农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农业重中之重,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健全农业经营体制,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包括芬兰在内世界各国的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帮助与推动。中国与芬兰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双方的友谊源远流长,为双方不断深化农业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最后谈到,合作始于交流,交流贵在相知。无论中芬两国农业部签署农业合作行动计划的重要文件,还是举办双边农业合作论坛,都是为中芬两国农业领域的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提供一个合作机会和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平台,中芬双方可以分享经验、相互启迪、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衷心地希望这种交流形式逐步机制化,为中芬农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我对芬兰农林部对论坛和各项工作的精心组织与周到安排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中芬两国的代表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纷纷踊跃发言并就合作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中芬农业合作论坛的时间持续了4个小时。

责任编辑: 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