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盾: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①
时间:2024-04-08 09:08:5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盾 字号:【

  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是农业农村部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4年以来,我开始全面负责和分管我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交流工作,组织实施和管理东盟“10+3”(东盟10国+中日韩),东盟“10+1”(东盟10国+中国)机制中农业合作交流的有关项目,多次考察东盟10国的农业情况,在东盟10国重点实施和推进了沼气生态家园、畜牧业良种、杂交水稻、农机化技术推广和橡胶园项目的建设工作。

  多年来,我在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交流的实践中,有了一些工作的思考和研究,现将工作体会和认识整理总结如下。

  东盟“10+3”合作机制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布了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成立。随着东盟的发展壮大和稳定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等五国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人口约6.7亿、面积约479万平方公里的10国集团。经过50多年的合作与发展,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最高决策机制为东盟峰会,综合协调机制为东盟协调理事会,执行机制为东盟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理事会及下属各领域部长会议机制。东盟峰会自1995年召开首次会议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

  

  △2005年9月在菲律宾与出席东盟与中日韩农林部长会的部长合影

  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促使东盟加快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大国的合作步伐,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1997年12月,首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东盟各国领导人和中日韩3国领导人主要就21世纪东南亚地区的前景、发展和合作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东盟“10+3”合作机制正式形成。

  东盟“10+3”合作机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并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东盟“10+3”在18个领域建立了50多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外交、经济、财政、农林、环境、打击跨国犯罪、卫生、能源等15个部长会议机制。在东盟“10+3”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领导人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司局长会议和工作组会议。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