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食物观对世界农业发展的意义
樊胜根 周晓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摘要:在粮食安全、资源约束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交织背景下,世界农业发展亟须突破传统范式,寻求系统性转型路径。中国提出并积极践行的大食物观,主张突破传统耕地依赖,立足整个国土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全球农食系统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系统阐释了大食物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逻辑,剖析全球农食系统转型的主要困境,总结中国在提升食物供给韧性和多样化方面的政策成效,进一步论证该理念在拓展粮食安全内涵、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拓宽各国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的普适价值。研究认为,大食物观的核心理论贡献在于构建了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生态比较优势”新范式,强调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与全链条整合提升综合效益。本文探讨了将该理念转化为全球行动的可能路径,包括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的挑战,推动全球农食系统向更具韧性、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关键词:大食物观;世界农业;农食系统转型;粮食安全;国际合作
文章刊发:樊胜根,周晓时.大食物观对世界农业发展的意义[J]. 世界农业, 2025(10):5-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