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创收益 村民分红笑开颜——陕西省潼关县秦王寨社区实现人人分红纪实
时间:2022-01-15 21:53:3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军 字号:【

  股民王平南拿到分红后感激地说:“今天秦窑公司给我们连续三年分红,我特别高兴,作为秦王寨的村民,感到特别幸福”。

  1月12日,陕西省潼关县秦王寨社区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来自社区内持秦窑公司集体股证的各小组代表们集聚一起,举行集中分红大会,这也是秦王寨社区连续三年为村民进行分红。在分红大会的现场,40余万元整齐的码放在长桌上,村民们排着队,一个个登记、签字、按手印,笑呵呵地从工作人员手中领过分红款。

  秦王寨社区自从在集体资产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后,采取党委决策、经济合作社管理、公司运营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连续3年为股民分红98.7万元,特别是今年,为366户群众每户分红1100元,共计分红40.26万元,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变了秦王寨,富了秦王寨。历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秦王寨社区由一个村集体资产只有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元的“烂村”,嬗变为村集体积累超2亿元,人均收入超2万元的“秦东明珠”、全国小康村,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社区党委书记车敏亮说,人人分红,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公平感。在社区党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村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和不断壮大,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就雄厚,才能为村集体办实事、办好事。早期的秦王寨社区依托毗邻黄金矿区优势,发展黄金采选冶及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开办村办企业,积累和形成了一定规模集体资产,为后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农村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捋顺理清了集体资产,按照资产属性,把秦王寨集体资产分为四大类,即秦王寨文化旅游投资资产、村集体企业资产、集体公益性资产和集体资源类资产,明晰产权,分类管理,按照类别向村民办法股权证将全村符合条件的325户纳入股权分配,每户占股47244股、34339.5元;推出了“人才股”,凡是对村里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才,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都可以入股分红,为人才颁发了股权证,真正让村民成为了“股民”,持有了村集体产权股份。

  贯彻发展理念,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增长

  秦王寨社区利用花木泉水、唐风建筑、游乐设施等资源优势,以生态和民俗为文化特色,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进“社区—景区—工业园区”协调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月季文化产业园。建设以唐代文化为基调秦王寨马趵泉景区和以月季花为主题的月季文化产业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此举引来了外地商户及周边企业的青睐,伴随乡村旅游业应运而生的景区餐饮业、零售业、服务业、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本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社区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开拓了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发展花椒产业链。辖区种植花椒面积达到2800亩,去年秦王寨社区居民花椒交易额达到一千万。经过多年发展,秦王寨社区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依托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培育形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花椒交易市场。据了解,2019年每天来往货车60余台,日交易金额200万元,整个销售期交易金额达1亿元,花椒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三是发展养老服务。基于“区域生态旅游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理念,打造全新农村养老模式。在马趵泉景区内建立了一座日间照料中心,住在这的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领略乡野农村风光,亲近自然生态环境,享受回归自然的生活品质。实现“春观花,听鸟语;夏纳凉,观风景;秋采摘,冬农趣”,很好地解决了孤寡残老人吃住问题,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秦王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慈善社区等荣誉称号。

  潼关县委副书记石艺军表示,秦王寨实现人人分红的生动实践再次证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地为农村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

  下一步,社区将围绕秦窑、秦寺两大公司,马趵泉旅游产业,创新经营理念,加大花椒农贸交易、推动三产融合,进一步提到群众收入,使群众得到实惠,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