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房县三海村:寻求乡村人情风整治难题的破解之道
时间:2021-12-09 10:05:15 来源: 作者: 字号:【

  三海村地处房县县城南郊,209国道贯穿全境,是道教圣地武当山和“华中屋脊”神农架的必经之路,面积9.5平方公里,辖1180户、3110人。近年来,三海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全村有农家乐33户、奇石农家31户、盆景农家42户、根艺农家11户,黄酒作坊达340户,年产黄酒50万公斤,创收6000余万元。三海村以整治乡村人情风为突破口,守正创新、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形成红白喜事简办的新风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

  (一)树导向,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建制度”采取“党建+移风易俗”工作模式,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培育人情新风管理办法》,区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干部等11类群体,分别建立责任清单,对“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结果”等作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立“规矩”。将党和政府提出的限桌令、限时令、限金令、限鞭令、限车令等人情新风转化为村规民约,签订《承诺书》,建立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巧“结合”。把移风易俗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村百人大搬迁,无一人举办乔迁宴。开展移风易俗“四谈”活动,即谈政策规定、谈思想认识、谈心得体会、谈行为事例,真正让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重宣教,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造“氛围”。借助蒲扇、围裙等生活用品,发放人情新风《倡议书》《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快板说唱、文艺宣传队巡演等形式,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主动践行文明新风。建“阵地”。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文化大院、文明宣传长廊,让村民在休闲健身时受到文化熏陶和道德滋养。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先进典型的风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广“动员”。召开村党员大会、支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户院会、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广泛动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人情新风的社会氛围。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村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干群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细治理,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言传不如身教。创新制度“管”。开设人情新风“红黑榜”,将守规者列入“红榜”,将违规者打入“黑名单”,对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对落后分子进行鞭策。打入“黑名单”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律执纪问责,普通群众按照《村规民约》处理。树立典型“学”。充分利用身边孝父母、爱兄妹、和乡邻的“忠孝好儿子”徐超,修德行、讲规矩、守礼仪的“美德好少年”李洋鹏,担道义、重情义、执仗义的“友善好乡邻”蒋大举,勤致富、勤节俭、勤修身的“脱贫好榜样”陈运林等榜样,让老百姓在榜样标杆的事迹中受到启发,学有榜样、做有标准。结合实际“用”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教育群众感恩党的领导、感激党的好政策、感念党的温暖,把勤劳致富、尊老敬贤、勤俭忠孝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生活习惯中,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普及《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宣传高价彩礼、炫富比阔、铺张浪费的危害,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转变婚嫁观念。  

  移风易俗文化长廊

  二、整治成效

  (一)红白喜事从“兴办”到“简办”。三年间,全村印发宣传资料过万份,召开座谈会32次,及时制止各类宴席11场,讲奢华、讲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多措并举治理乡村人情风,村内人情项目由17项减至3项,年随礼金由2万元减至5000元左右,彩礼由10万元减至2万元左右,停丧时间由5天减至3天,多数群众认可、接受人情新风。例如,陈老伯今年90大寿,子女准备大庆,他却坚持节俭办酒,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一婉拒,受到群众普遍好评,家人也感到寿礼办得很轻松、很有人情味儿。

  (二)村民从“讲排场”到“比文化”。加强文化大院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学在大院、乐在大院。农耕之余,从人情债、牌桌上、酒席中、迷信里走出的群众,结伴来到文化大院,看书、读报、唱歌、跳舞、下棋、聊天。学习型农民余唐建说“文化大院就是发展舞台,也是生活导师,闹矛盾时、想不开时,看看墙上的《家庭美德三字经》《三海文明公约》,顿时豁然开朗”。积极弘扬诗经文化、忠孝文化等传统文化,立家规、传家训、兴家教、正家风,唤起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道德热情,许多互敬好婆媳、和睦好夫妻、忠孝好儿女、教子好父母、友善好邻居、脱贫好榜样“炫”起来。如今,村里的鞭炮声不见了,歌舞声响起来了;车队走了,舞队来了;请客送礼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脏乱差不见了,“五讲四美”回来了;停长丧、建豪墓的少了,孝父母、和乡邻的多了。

  (三)党员干部从“带好头”到村民“跟着走”。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挂牌“党员户”,党员带头签订《承诺践诺书》,带头践行村规民约,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自觉抛开人情面子,带头与“索要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俗说“不”,切实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移风易俗标语

  三、工作启示

  (一)党的领导、群众“唱戏”是关键。人情新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调动党建、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力量,综合施策、依法治理、齐抓共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好清风协会“服务队”,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办好激励约束“黑红榜”,村规民约“约”出新风来,清风协会“劝”出新风来,黑红榜单“晒”出新风来,打好人情自治“组合拳”。

  (二)疏堵结合、立破并举是核心。治理人情风,必须要坚持立破并举、以立为主,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不能简单的一“堵”了之。对取消的乔迁、升学、祝寿、庆生、参军、开业等宴庆活动,要打开“出口”,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帮助群众庆贺,在激励约束机制、简办设施场所、健康文体活动上创新,在养老、婚庆、安葬、公共墓地、集中操办上寻找突破。

  (三)合力攻坚、重点突破是出路。治理人情风必须坚持“党群+部门”联动,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建好红白理事会“自治队”,在倡导价值观、建机制、搭平台、树标杆上下功夫,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人情自治。同时,治理人情风,不能光盯住办酒席本人,还要盯住办酒席关联人,打造360度治理网络,加强对流水席厨师、场地租赁业主、民间艺人、婚庆公司、宾馆等管理和规范。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