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秀丽处 寻梦到树山——江苏通安镇树山村简介
时间:2023-12-06 17:37:3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坐落在太湖之畔,约400户农家散落在青山怀抱中,处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全村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近年来,树山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底蕴,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守护青山绿水,打造诗意山居。树山村党总支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刺绣般的匠心与匠工”抓好村庄环境保护与提升,打造诗意山居。启动“美美树山”五大提升行动计划,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拆除存量违章超10000平方米,积极实施“三线入地”工程,对村内184户村民房屋外立面进行统一苏式装修,全村314户村民天然气管道入户完成。树山村不断修复原生生态、守护原生乡居、升级基础设施、打造美丽庭院,实现了村庄面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四跃迁”。

  

  聚焦强村富民,深化产业融合。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重点提升特色产业。一是做强品牌农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打响“树山三宝”(翠冠梨、云泉茶、杨梅)品牌效应,目前“树山三宝”已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拳头产业,年产值超过6千万元。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开启村企共建模式,全面挖掘村庄旅游资源,围绕“春赏梨花、夏尝果实、秋品湖鲜、冬泡温泉”做文章,筹办梨花文化节、树山星享夜、我在树山过大年等特色节庆活动。目前,树山村形成了以杨梅、茶叶、翠冠梨“三宝”为主,“农家乐”“精品民宿”为辅的生态旅游产业。

  传承优良民风,彰显树山之美。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依托 “2035”乡村振兴实践展示馆、陆绩廉石、介石书院、竹海等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学习教育活动,以树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开展道德讲堂、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美丽家庭评选活动,完成314户苏州市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及示范挂牌,探索制定《树山村星级示范户积分兑换》方法,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着力营造乡风文明。同时树山村突出树山特色,挖掘、传承、创新树山文化,有效激活乡土文化生命力,凝聚了树山精气神,积蓄了发展新力量。

  

  做亮品牌特色,传播树山经验。在乡村发展中,树山村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从“一朵梨花”“一池温泉”“一间民宿”出发,讲好“树山+”文章,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从春赏梨花、夏尝果实、秋品湖鲜、冬泡温泉的四季树山到创意农业、特色村庄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从由政府主导成立的树山旅游联盟到组建“创客支部”行动支部,跨界组合农业、文创、旅游、体育等产业,树山实现了全域联动、抱团发展,形成了农业、游乐、养生、休闲、文化、购物的产业链。在乡村治理中,树山村配合开发“智慧树山”平台3.0版本,发挥数字治理效能。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