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要少喝水?这样喝水更健康!
时间:2025-01-02 16:08:20 来源:金台资讯 作者:注册营养师 薛庆鑫 字号:【

  流言:“上了年纪,应该少喝水。”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下降,体内水分代谢能力减弱,过多饮水会加重身体负担,引发水中毒,所以老年人应该少喝水。

  流言分析:并非如此。

  老年人饮水并非要少,而是要科学。老年人合理饮水并不会危害肾脏健康,也不会增加身体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减退,对缺水的感知能力不敏感,往往身体已经缺水了却不自知。但适量饮水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建议每天喝够1500~1700毫升。

  喝水看似是件小事,但很多人都没做好。饮水不足在生活中很常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这种情况更是普遍,甚至有老人故意少喝水,因为听说年纪大了喝水太多会增加身体负担,还会水中毒。

  但是,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好好喝水!

  老年人要少喝水?

  有说法称:老年人肾功能降低,一定要少喝水,否则身体承受不住;如果多喝水会加重代谢负担,甚至会引发水中毒。

  这种说法可不对。水在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便是老年人也离不开水的“滋养”。

  首先,老年人身体本身就容易缺水。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总水分含量会逐渐下降。成年男性和女性身体水分含量一般为59%和50%;而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身体水分含量为56%和47%;65岁以上老人更低,男性可能只有47%,女性可低至39%。

  并且老年人肾功能衰退,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也会减退,还有可能伴随认知能力的轻中度损伤,严重降低了机体对缺水的感知能力,增加脱水风险。

  也就是说,相比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对失水与脱水的反应会迟钝,很多时候身体明明已经缺水了,但却没有口渴的感觉。大部分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人饮水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老年人合理饮水并不会危害肾脏健康,也不会增加身体负担,更不会水中毒,反而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利。只不过,对于身体情况特殊的老人需要遵医嘱限制饮水,比如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人。

  所以,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补充水分,良好的饮水行为对维持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中都强调了,老年人每日饮水量需要达到1500~1700毫升。并且首选白开水,如果实在喝不下没味道的水,可以选择淡茶水、柠檬水。

  老人喝水不够会有这些危害

  水不仅是食物的基本成分,更是人体组成的重要物质,在老年人营养代谢和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即便是老年人,每天也得充足饮水,如果喝水不够会严重危害健康。

  1、皮肤变差

  充足的饮水对保持皮肤水润很重要,老年人皮肤蛋白质和水分流失都较高,如果不注意补充,皮肤状态会越来越差,弹性降低、皱纹增多。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如果饮水不足皮肤很容易干燥脱皮,加速衰老。

  2、增加泌尿系统疾病

  老年人如果饮水不足可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多喝水能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老人患肾结石的风险。

  3、容易便秘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便秘。水分是便便的“润滑剂”,多喝水能让便便变软,避免便便干硬,有助于预防便秘。

  4、降低认知能力

  老年人饮水不足会损害大脑健康,降低认知能力。有研究提到,慢性脱水是老年性痴呆患者共同具有的一种特征。

  一方面,老年人“口渴”的感受降低、经常忽略喝水,导致身体慢性脱水的发生,脱水引起脑内细胞毒性代谢物如内源性甲醛等增加、积累,加重认知损伤,形成“脱水-认知损伤-脱水”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65岁),体内甲醛浓度逐渐升高,且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脑内甲醛含量也显著升高(甲醛代谢失调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损伤,被认为是老年认知损伤的原因之一)。

  如果老年人饮水不足,经常处于慢性脱水的状态,就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合理饮水不但可以改善老年人群的慢性脱水状态,同时能够明显降低体内的甲醛浓度,清除脑内细胞毒性代谢产物,防止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另外,老年人长期饮水不足,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电解质代谢紊乱等都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每天饮水超过1660毫升,可以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脏病死亡的死亡率。

  老人喝水需要注意这3点

  老年人多喝水能改善身体健康,但也有注意事项。

  1、要主动喝水

  老年人对口渴的感知能力下降,在感觉到口渴时再喝水就已经迟了。应该主动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一天中任何时间喝水都可以,每天喝够1500~1700毫升。如果经常忘记喝水,那就定下喝水的时间。

  清晨一杯温开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容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帮助。

  饭后一杯水:有助于清洁口腔,减少食物残渣,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保护口腔健康。

  洗澡后喝一杯水:洗澡时,人体可能由于皮肤水分蒸发等,丢失掉一定量水分,甚至会出现口渴感,此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运动后喝一杯水:运动会通过皮肤汗液蒸发丢失水分,所以运动后要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是长时间运动,比如跳广场舞、慢跑、骑行等,运动中也要适当补充水分。

  睡前1~2小时喝一杯水:可以预防晚上睡眠时血液粘稠度增加。

  另外,在大量排汗、腹泻、发热等状态下必须视情况增加饮水量。

  2、少量多次、小口慢饮

  老年人喝水应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每次50~100毫升,这样有利于身体吸收水分,补水效果更好,一次喝太多会增加代谢负担。

  3、别喝太热的水

  喝水的水温最好控制在不超过40℃,因为食道很脆弱,10~40℃是其最适宜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将食道黏膜烫伤,经常喝过热的水对黏膜是一种慢性刺激,会增加癌变风险。

  总结:

  虽然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但对水的需求量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仍然需要好好喝水。健康老人每天需要喝够1500~1700毫升白开水,不用担心会增加代谢负担,也不会水中毒,反而有助于维持健康状态,预防多种老年疾病。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