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营养膳食要点
时间:2025-04-24 09:20:21 来源:宣传与科普促进办公室 作者: 字号:【

  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从女性怀孕的胎儿期(280天)到宝宝出生之后的2岁(720天),这100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这是决定人一生健康的关键时期,生命早期1000天的良好营养将影响宝宝和家庭的一生。生命早期1000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应该如何守护?

  学龄前时期是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这期间的营养状况将对他们一生的体质和智力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此阶段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仍在稳步增长,每年体重约增加两公斤,身高增加5-7厘米,同时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但咀嚼和消化能力仍有限;其次,3-6岁的儿童注意力分散,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对食物的选择有自主倾向且模仿能力强,这一阶段是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特别关注。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3-6岁的儿童,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营养和发育状况决定了人的一生的体质和智力发展的水平,经过7到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2-5岁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经接近成人,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首先,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一、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和婴幼儿相比的话,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是仍然会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一时期每年体重增长约两公斤,每年身高增长5-7公分。

  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3岁的时候,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但是脑细胞的体积增大,和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在继续,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婴幼儿时期。

  三、咀嚼及消化能力仍有限。尽管3岁的时候乳牙已经出齐,并且6岁的时候恒牙已萌出,但是这一时期的咀嚼和消化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低于成人,尤其是对于固体食物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因此这时期还不能给予成人膳食,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

  四、心理发育特点。3到6岁的儿童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进食在食物,选择上有自我做主的倾向且模仿能力极强。因此这一时期,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仍然较高,营养需求也比较大,因此直接关系到之后青少年时期及成人期肥胖及慢性病风险,食物种类和膳食模式虽然已经接近成人,但消化能力仍与成人有差异,自主性好奇心及学习模仿能力增强,需要强调多样化膳食模式,但注意力还是比较容易分散的,是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从小培养的话将会受益终生。

  其次,学龄前儿童营养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学龄前儿童每日能量需要男童高于女童,学龄前儿童蛋白质的日膳食推荐摄入量是20-25克每天,其中动物性蛋白质应该占到一半,学龄前儿童脂肪提供的能量,由婴幼儿时期的35%-40%减少到30%-35%,但是仍高于一般的成年人;碳水化合物是学龄前儿童能量的主要来源,供能比应该占到50%-65%,并且以淀粉类的食物为主,避免糖和甜食过多的摄入。

  学龄前儿童的骨骼生长需要充足的钙,中国营养学会建议4到6岁儿童钙、铁、锌和碘的日膳食推荐摄入量分别为800毫克、10毫克、5.5毫克和90微克,维生素A的日膳食推荐摄入量是360当量,尽管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的疾病一般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比较常见,但是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仍然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学龄前儿童钙缺乏还是比较常见的,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的日膳食推荐摄入量是400 个单位,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烟酸的日膳食推荐摄入量分别是0.8毫克、0.7毫克和8毫克。学龄前儿童正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营养不仅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也可为他的成年后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龄前儿童膳食原则

  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发布了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该指南是基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独特的生理营养需求,以及饮食习惯的培养规律,深入结合了当前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摄入和饮食行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照和指导;该指南是适用于满2周岁到6周岁前的学龄前儿童。与膳食指南配套的膳食宝塔,将2到3岁和4到5岁膳食推荐分开,在谷类、蔬菜、水果、大豆以及油盐的推荐量上还是有区别的。

  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它在一般人的膳食指南的基础上特别推荐了以下5条。食物多样性,规律进餐,自主进食,培养饮食行为;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合理烹饪,少调料、少油炸;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检测,保障健康成长。

  首先推荐的第一条指出食物多样性,规律进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2到5岁的儿童是健康饮食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为益生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平衡膳食又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食物多样性又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前提条件,因此建议每天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按照餐次来算的话,建议早餐4到5种,午餐5到6种,晚餐4到5种,加餐的话是1到2种。按照食物的大类,建议谷类、薯类及杂豆类食物平均每天3种,每周5种以上;蔬菜、菌藻及水果类食物,平均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蛋、畜肉及禽畜类食物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奶、大豆及坚果类食物每天两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规律就餐与儿童消化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获得平衡的营养,降低肥胖和慢病风险,自主进食又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精细动作及运动协调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建议的饮食模式是三餐两点的模式,也就是说三次正餐加两次加餐,确保间隔合理,加餐的内容,推荐是以奶类、水果为主,避免油炸膨化食品甜品和含糖饮料。家长也需要负一定的责任,需要科学的为学龄前儿童安排餐次和食量,避免过度饮食和长时间饥饿。

  其次需要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我国儿童钙摄入量还是普遍偏低的,应该鼓励天天饮奶和进食各类奶制品,建议每天饮奶量为300到500毫升或者是相当量的奶制品,2到5岁的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出汗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建议每天水的总摄入量,包括含饮水、汤和奶等等大致是1300-1600毫升,其中饮水量是600-800毫升,并且以饮白水为佳,少量多次饮用,零食作为学龄前儿童全天营养的补充,应当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比如说奶类、水果、蛋类和坚果等作为零食,不宜选用高盐、高脂、高糖食品及含糖饮料。此外要注意儿童的进食安全,避免使用整粒豆类、坚果防止呛入气管发生意外。

  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培养学龄前儿童淡口味,制作儿童膳食时,应该注意控制盐和糖的用量,不仅要注意少放食盐,而且也要少用含盐高的酱油、豆豉、蚝油酱料等,此外味精、鸡精及辛辣调料等调味品,尽量避免添加,可选择天然新鲜香料,比如葱、蒜、洋葱、香料和新鲜的蔬果汁,比如番茄汁、柠檬、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食物的自然味道,建议多采用蒸煮炖,少用煎炒的方式加工烹调食物有利于儿童消化吸收,控制能量摄入过多以及淡口味的培养,食盐摄入的建议是2到3岁儿童每日食盐摄入少于两克,4-5岁儿童每日食盐摄入量少于3克,糖摄入建议2至3岁儿童不摄入添加糖,4-5岁儿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

  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尽量让孩子定时定点就餐,在30分钟内完成就餐,进餐同时避免有其他活动,比如看电视等,而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可增进儿童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促进食欲,避免挑食偏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尊重爱惜食物的意识,因此我们鼓励孩子自主进食和参与选择食物与制作。

  经常户外互动,定期体格监测,保障健康成长。积极规律的身体活动,较少的久坐及视频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预防超重,肥胖慢性病及近视,鼓励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应达到180分钟,每天至少120分钟的户外运动,其中中等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次久坐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每天累积视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且越少越好,推荐学龄前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10到13个小时,其中1到2小时午睡时间,每半年监测一次身高和体重及时发现儿童营养健康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法,避免超重、肥胖等营养问题,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