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每日盐摄入量高达10.5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5克)的两倍多!长期高盐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功能,引起高血压,增加脑梗、心梗、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风险,加重骨质疏松、诱发胃溃疡及胃癌等危险。那么,如何科学控盐?减盐并非“少放一点盐”那么简单,下面,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专家给大家科普一些减盐小技巧。
厨房减盐小技巧有哪些?
1.使用限盐勺:标准限盐勺一般为2克,一个啤酒瓶盖装满盐正好是6克,炒菜时估算人均盐摄入量,有意识减少盐的放入。
2.放盐时机有学问:起锅时放盐能使盐附在食物表面,口感咸味更明显。不同食材放盐时间也不同:叶菜类关火前加盐,根茎类(如土豆、扁豆)烧至八九成熟时放盐,能在不减风味的前提下减盐20%-30%。
3.用天然香料和食材替代部分盐:葱、姜、蒜、花椒、柠檬汁等都能增添风味。尝试制作“无盐调味粉”:将干香菇、虾皮(无盐)、干贝等打粉,撒在菜肴上提鲜。研究发现,使用这些天然调味品可使菜肴减盐30%而不影响接受度。
4.低钠盐的应用:对肾功能正常者,低钠盐(含70%氯化钠和30%氯化钾)是理想选择。但要注意:直接全部替换可能导致“不够咸”的错觉而多用。建议先替换50%,适应2-4周后再完全转换。
5.避免过多添加佐料:除了盐本身,酱油、蚝油、鸡精、味精、松鲜鲜、黄豆酱、甜面酱、豆瓣酱、番茄酱等各种调味酱中都有不少盐,醋、小苏打中也有少量钠。在家做饭时,最好不要重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这些调味品。
外食减盐小妙招有哪些?
外出就餐时,主动要求“少盐”或“盐单独放”。避免干煸、干锅、酱爆等高盐烹饪方式的菜品,多选清蒸、白灼、凉拌类。尝试用白开水涮掉菜品表面约30%的盐和油,但不要用配餐的菜汤涮洗,这些汤往往含盐量更高!
如何看加工食品标签?
购买包装食品时,学会解读营养成分表:1000mg钠=2.54g盐。选择标有“低钠”(≤120mg钠/100g)的产品,避免“高钠”(>600mg钠/100g)食品。警惕“十大隐形高盐食品”:挂面、面包、早餐麦片、蜜饯、肉松、饼干、披萨、加工肉制品、罐头食品、部分奶酪。
运动排盐平衡术是什么?
运动排汗是天然的排钠方式,每升汗液含3克钠。养成运动习惯不仅能促进钠排出,还能提高身体对盐的敏感度。但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后应补充含适量钠、钾的运动饮料。
减盐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选择,而是关乎生命质量的必要行动,即使是每天减少1克盐,长期坚持也能产生巨大的健康收益。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智慧开启减盐行动,为健康护航。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