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追溯应用 准出准入协同 持续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走深走实
时间:2024-03-12 11:02:25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 字号:【

  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衔接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多措并举,创新应用,以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持续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以下简称“承诺证”)制度落实,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追溯管理。

  一、强化制度实施,夯实应用基础。一是推动开证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承诺证”服务站点网络,设立196个市级服务示范点,为农户提供免费检测和承诺证开具服务,带动县(区)提升服务水平。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推动承诺证农户自助开具、打印及查询服务入驻村委“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终端)”,推动村级服务功能提升。二是支持主体用证省农业农村厅连续3年安排资金实施“承诺证提质提量应用”,印制食用农产品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标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安信用等宣传资料,支持中小主体降低承诺证及追溯应用成本。三是强化监督指导。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网格化管理员和食品安全员在日常巡查检查中加强开证、查证、索证等指导和监管。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日常指导服务1.79万次,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4.02万人次;开展巡查检查3.42万次,巡检主体4.05万家次;开展承诺证监管执法检查1.06万次,检查主体1.36万家次,行政处罚12家次,持续推动规范开证及用证。

  二、强化衔接管理,推动全链条追溯。一是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省本级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检测、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对接,推动百果园、朴朴超市等大型采购商开展采购食用农产品全面查验承诺证。全省已收购查验带证入市农产品50.64万批次,接收省市场销售系统推送查验数据7531批次。省追溯平台将与省市场销售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主体数据的统一,双系统均可实现全程追溯查询。二是推进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全程追溯应用。持续推进“1个学校食堂+1个农批(贸)市场或大型商超”全程追溯应用示范,推动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信息化管理。全省已有474家食堂、706家商超门店、754个批发商、210个农批(贸)市场档口及2594个其他农产品经营主体开展全程追溯应用示范,不断提升食用农产品可追溯水平。三是推动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应用上链。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应用、农安信用建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者有机统一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持续完善省追溯平台应用功能,满足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应用需求。运用CA认证及电子签章、承诺证标签防伪、承诺证上政务区块链等手段,确保承诺证等可追溯信息真实可靠。

  三、强化信用建设,推进证信融合。一是推进农安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安信用+”应用示范,强化农安信用信息采集和评级评价。加快30项农安信用信息归集、审核及共享,健全完善信用档案,提升评级评价水平。通过省追溯平台已归集农安信用信息392.52万条,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安信用档案38250份,评级评价主体5.03万家次。二是强化农安信用分级评价。评价结果在承诺证同步展示,推动以证亮信,以信量证,“信用+承诺证”融合。今年已有2.05万个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主体参与农安信用评级评价,其中A级以上主体达2739个。三是创新应用信用分类分级监管。推动各级将日常巡查检查、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等工作与生产经营者信用等级相结合,根据其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激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自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强化普法宣传,推行亮证诺信。一是推动“亮证”行动。省本级制作了《达标亮证 广东在行动》宣传片,表彰承诺证应用、农安信用评级排名前十的主体,组织农产品生产主体、收购主体、基层网格管理员代表开展公开承诺和宣誓仪式,举办了2场全省性、15场区域性达标亮证行动,不断推进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销售,提高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二是落实四挂钩制度。在省内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及第十二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农业展会上,均设置追溯及承诺证宣传展位,并对所有参展产品进行了追溯管理检查,引导广大消费者和采购商购买农产品时认准承诺证。三是开展普法宣贯。以“贯彻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共守舌尖上的安全”为主题开展承诺证制度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省级已组织开展25场次,发放各种农安宣传材料2万多份,派发承诺证宣传小礼品1万多份。各地已举办902场新农安法宣贯活动,超4.6万主体参与,有效提升了承诺证制度的关注度。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