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对台工作情况
时间:2025-08-25 08:52:45 来源:浙江省农业对外合作中心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认真按照省委对台工作统一部署,以“两岸一家亲 和美乡村行”为主题,以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平台为抓手,加强对台农业经贸、投资、人文科技、平台建设等交流合作,支持台胞台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促进浙台农业产业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浙台农业交流合作,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全省累计引进台资农业项目395个,利用台资约39亿美元,2024年,农业利用台资项目12个,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台资121万美元。现将浙江省农业对台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浙台农业合作开展情况

  (一)集聚惠台政策,畅通浙台农业融合发展渠道。在国务院台办等11部委联合出台的“农林22条措施”后,浙江省迅速制定贯彻落实的十项具体举措,“八项惠及台青举措”、“稳台商安台企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各地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多个“惠台政策”和实施意见,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及时集成中央、省级、地市县“扫码”看惠台政策,重塑办事流程,优化操作办法,推进农业农村项目“一件事+明白纸”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政策红利惠及在浙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台企台商台青。把台青纳入浙江省“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把台企纳入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保障台青台企享受同样机会、同等待遇。嘉兴市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台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农业、物联网建设,按投入金额20%予以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30万元,如嘉兴世合新农村开发有机农园项目,享受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衢州市制定《扩大东引台资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方案》;同时印发《扩大台青交流行动方案》,创新建立邀请台青交流、就业、实习等工作机制。

  (二)狠抓项目合作,拓展浙台农业融合发展领域。浙江省正在实施和稳步推进的浙台农业合作项目有99个,分布在全省11个地市,涵盖生产、加工、农旅融合和乡村设计等领域。及时甄选20个浙台农业合作项目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介,展示浙台农业合作成效。如台湾敏实集团在嘉兴市投资设立的八福农场、嘉禾牧歌、余新金色田园和银杏天鹅湖;湖州市的灵粮农场;绍兴市的孙端农业等项目,涵盖农作物种子“芯片”研发、生态农牧种养、农旅融合发展等领域,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项目列入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旨在打造从种子到健康食品全产业链、农旅融合的“海峡两岸乡村基地和现代生物农业示范园”。

  (三)深化“千万工程”,打造浙台农业融合发展亮点。2020-2024年,每年持续推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40个和一般村200个左右,供有兴趣和有资质的台企台青选择参与,同时每年举办“两岸一家亲 和美乡村行”浙江·台湾农业合作专题系列活动,已经走进吴兴灵粮农场、走进衢州衢江、走进慈溪台湾农民创业园,走进“三毛故里”,邀请台湾的乡村设计、农旅融合、农业投资等领域的专家、台商台企台青代表参加,并邀请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部分村主任现场推介,在规划设计、景观打造、乡村运营等领域吸引台胞参与或提出意见建议。涌现出丽水市遂昌县独山村、舟山的“小沙女”三毛文化村、台北小镇、滷肉饭和台爸王餐厅、观海名宿等台湾风情场景,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提升“千万工程”的良好实践。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部原总经理、中国美院客座教授何春寰老师,创新设计中国式传统村落保护的乡村振兴之道,推进当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建言献策,盘活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独山村近千年的村落文明兴衰史,共举办浙台学术研讨及创作活动等15场,吸引200余名专家学者、院校师生前来研学创作,已成为基层、青年台胞参访交流的重要打卡地,也成为该县吸引台湾文创专家、民宿业主、摄影爱好者等研究创作、投资交流的重要特色点位。

  (四)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浙台农业合作平台建设。开展对台农业合作情况调研,摸清对台农业合作园区、台资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理清农业对台合作基本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情况,了解台湾投资主体诉求建议,提高服务意识。全面推进3家国家级台创园(苍南、仙居、慈溪)和4家省级台创园(吴兴、衢江、秀洲、庆元)提档升级,立足当地实际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仙居台创园创设台湾青创中心,依托神仙居和永安溪休闲观光带,突出发展花卉、精品水果和仙居鸡等产业,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生态农业,成功创建特色小镇和国家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为平台,推动投资1.5亿元的藏仙虫草康养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电商经济,打造成为神仙居大农优质农产品主要供货基地。慈溪台创园打造未来示范农业园区,以蔬菜、蛋鸡和水产品等产业为主,实现从种养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整合园区其他功能性区块,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推动台创园建设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向农业农村部推荐湖州市吴兴区台创园申报设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截至2024年底,全省7个台创园累计引进台资项目79个,引进火龙果、百香果等台湾农业品种109个,智能育苗技术、酵素生产加工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19项(32套),总投资金额约84.46亿元,利用台资金额约18.05亿元。

  (五)加强人文交流,密切浙台农业融合发展纽带。举办浙台农业领域人文交流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两岸一家亲和美乡村行”品牌。2024年9月,浙江·台湾农业合作专题活动在舟山举办,两岸农业领域的专家、台商台企台青代表、浙江省农创客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共话青年入乡发展,共叙同胞情谊,共促乡村振。杭州市连续16届开展“西湖·日月潭”两湖论坛,10月,在台湾南投县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两湖论坛”农业分论坛,两地携手促融合、谋发展、惠民生,积极探寻杭州龙井茶和南投乌龙茶的合作空间,围绕乡村振兴、茶产业发展等议题参与交流研讨先行之路。宁波连续4届举办以“文化振兴乡村 引领共同富裕”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每年有100余位两岸嘉宾为文化振兴乡村出谋划策,逐梦共同富裕。湖州市长兴县以“禅茶一味两岸同根”为主题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禅茶大会,来自海峡两岸的150多位嘉宾齐聚顾渚山下,两岸同胞禅茶为媒、以茶为友、以茶促融,共同增进心灵的契合,共同书写“两岸一家亲”的时代新篇章。8月,海峡两岸乡村发展论坛在安吉召开,论坛以“人和村美”为主题,促进浙台在农业、休闲旅游、青年文化等领域合作。充分发挥台湾海洋大学浙江教学实习基地(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作用,为台湾大学生来浙江省实习工作开通“直通车”,已接收4批次20多名台湾大学生开展为期2个月的暑期实习生活。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高质量农业对台工作为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深化“东引台资”战略,厚植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取得更大进展。一是拓宽浙台农业交流渠道擦亮工作品牌。持续举办“两岸一家亲 和美乡村行”走进系列专题活动,深化“海峡两岸乡村论坛”、“两湖论坛”农业分论坛等活动内涵,适度扩大活动规模,让更多台企台胞台青参与进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持续擦亮“两岸一家亲 和美乡村行”活动品牌,推动两岸青年心灵契合,努力推动浙台农业融合发展跨上新台阶,切身感受浙江在“千万工程”指引下的精彩蝶变。二是提升浙台农业合作能级培育示范典型。扎实推动台创园提质发展,在现有3个国家级、4个省级台创园基础上,持续推进台创园创建,对标对表福建、广东等先进地区,找到差距,奋勇争先,完善管理体制,借鉴推广慈溪发展模式,探索把台创园、现代农业园区或农业经济开发区等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项目为王,大力引入台湾精细化管理方法、优势产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招引方式,鼓励台胞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合作、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式来浙投资农业,进一步丰富台湾元素,促进农业资源要素整合,深挖园区特色效应、技术效应、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精选更多可供台青参与的历史传统村落保护设计项目,培育更多浙台和美乡村建设合作示范典型。三是深化浙台农业经贸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推进浙台优势产业合作,借助中国国际农交会、海峡两岸农博会、省农博会、省侨博会等展会,充分发挥浙台农业合作经贸交流平台作用,以各类文化论坛为载体,加强浙台两地农业经贸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各类互访、研学为载体,加强两地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台湾同胞共享浙江改革发展红利,提升在浙台湾青年的获得感,推进两岸农业经济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