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 重回大山 —— 一名基层选调生的人生自传
时间:2023-09-18 12:16:0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通讯员 刘坤 字号:【

  走出大山,重回大山

  我出生于湖南省武冈市一个偏远的乡村,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农民。在十岁以前,我都生长在农村。之后,为了生计,同时让我和妹妹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的父母带着我和妹妹辗转多个城市务工,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而我也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近距离接触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直到高中毕业,我和妹妹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住在工地的活动板房里,因此我对于当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发展需求有着比同龄人更深刻的感受。作为农民的后代、农民工的儿子,我期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学有所成,想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发声,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

  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高中毕业后,我报考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择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大一社团招新我又加入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秉持着“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的心态,一边攻读学业,一边积极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学习乡村建设理论,并多次参与送教下乡、乡村调研、关爱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

  从林科大本科毕业之后,我努力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跟着“用脚做学问”的何慧丽教授继续学习深造,并参与导师在河南灵宝的农民主体性培育试验,参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的筹建运营工作,协助参与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研究”并成功中标,硕士就读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高质量论文三篇。这一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的课程、撰写论文报告、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之外,我还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也为后期的职业选择打下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在硕士毕业前一年,不少同学已经在找工作,而我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那段时间,我也曾纠结过未来的人生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是读博深造未来在高校当一名老师,还是回到家乡投身于火热的乡村振兴实践?此时,我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召唤——“乡亲们需要我,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让我进一步坚定奔赴基层的还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感召。于是,我毅然决然参加了湖南省选调生选拔考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层层考核,我最终得以成功入选,成为一名湖南省省直机关选调生,并被分配到邵阳市城步县最偏远的长安营镇大寨社区挂职锻炼。至此,我这个走出大山的孩子,最终又重回大山,并努力在基层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从关注三农问题到参与乡村振兴

  2022年8月,在结束省委党校新招录选调生岗前培训后,我乘坐大巴车从长沙回到了邵阳,此时城步县委组织部已经安排专人在等候接送。与我同批分到城步县的还有另外两名女生,她们都是城步本地人,大概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城步县城,据镇里过来接我的组织委员说,从县城回去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经过此番周转,我也正式从一名体制外“三农”问题的研究者转变为一名体制内乡村振兴的探路者。

  初到长安营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山高水远、交通闭塞。长安营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镇,平均海拔1300余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主要产业是民俗旅游、高山蔬菜、风力发电等。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已经打造了大寨社区等典型,但大部分区域尚处于开局起步阶段。我深知,这样一个中西部地区偏远的山区小镇,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比其它地区付出更大的努力,也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困难和挑战,但同时拥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

  为尽快熟悉乡情村况,探索出长安营镇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我每天都“泡”在村里,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求,观察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存现状,调研乡村发展面临的困惑与困难。在基层一年的时间里,我愈发感受到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的真理力量,即“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尤其要注重补齐乡村精神文化方面的短板”。以此为指导,我在长安营镇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组织方面的探索工作,我组织成立了长安营镇爱乡会,致力于汇集各方力量,打造“上下结合,内外联动,不等不靠不要”的长安样板;我召集举办长安营镇首届春节联欢会,致力于塑造乡村文明新风,激发乡土文化自信;我推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在长安营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对接高校社团下乡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和激发引导,希望“外发促内生”激活村民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等等。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长安营镇要坚定立足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把政策用活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干部调动起来,用心挖掘、传播、变现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生命价值,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新路。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安营镇已形成生态奶牛养殖产业,肉牛、山羊养殖产业,高山延季蔬菜产业,旅游生态产业四大产业,目前正朝着文旅融合的方向发展,致力于探索中医康养和亲子研学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乡村振兴要从人开始从心出发从小做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尤其要注重补齐乡村精神文化方面的短板。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们要学会掌握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从人开始、从心出发、从小做起,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做好基层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应该从人开始——将心比心开展群众工作。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倾听农民心声,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一方面,我们必须经常深入群众,将心比心开展群众工作,想农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本领。

  乡村振兴应该从心出发——以文化人激发内生动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以文化人”是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因为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嵌入会引起周遭各种要素的变化。比如,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素质能力得以提升,村庄的整体精神面貌发生积极的变化,村民们从观念改变开始连带行为的改变,使乡村逐渐具有内源式的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各种要素开始逐渐回流乡土,乡村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应该从小做起——久久为功做好关键小事。基层工作要突出实绩实效,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落到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甚至包括一些关键小事上,久久为功,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阶段,我们可以从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村庄环境卫生和精神面貌整治,举办共同缔造工作坊进行村庄微景观改造、村歌村标创作,成立社区爱乡会举办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收集村庄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保留乡村记忆等。

  在长安营镇大寨社区一年的时间里,我不仅在实践里增长才干,也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获得许多感悟。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何为“选调生”,如何当好一名“选调生”。选调生——“选”之于党,意味着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调”之于任,意味着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生”而为民,意味着要不忘初心,为民服务。未来,我也将秉持“为民服务初心”,坚持深入群众,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本领,努力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华章!

  (作者系中国农村网通讯员,湖南省2022年选调生,现任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