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慈善惠万家
时间:2024-04-09 09:28:0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马 立 字号:【

  《说文解字》中说:“慈,爱也。”“善,吉也。”慈、善二字的词语绝大多数是褒义词,有慈母、慈爱、慈惠、慈泽、慈恩、慈善,善良、善举、善心、善事、善策、善待等。我们单讲“善”字,其寓意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生活中包含“善”的成语就有善谋勇为、上善若水、从善如流、积善成德、与人为善、多多益善……

  慈心济世,善举为民。慈善事业需要用心从事、用情播撒、用爱浇灌、用力宣传,慈善功德方能普及百姓、惠及万家、深得民心、恩泽千秋。公益献爱心,真情暖人心,因为人间充满了慈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愈来愈精彩、越来越可爱。

  一、慈善总会令人赞

  龙年春分才过,浓意芬芳的春天气息就扑面而来,樱花、玉兰花、迎春花、海棠花等各色花卉次第开放、姹紫嫣红,一片绿叶飘飞、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春天迈着急速的脚步匆匆来临。前不久,我与洛阳市职工作家协会30多位作家走进了久负盛名的洛阳市慈善总会,并在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热情引领下,慕名踏访了汝阳县、孟津区、洛龙区的部分乡村、社区,耳濡目染感悟到了洛阳慈善工作的点滴爱意、倾情付出和累累硕果,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各方慈善人士的辛勤付出,见证了慈善事业在古都百姓心中的良好口碑。

  2024年3月22日一大早,我来到本次作家集中采风集合点,位于洛龙区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附近的一个院落,看到大门口也悬挂着洛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门牌,也是一个坚持奉献爱心、营造残疾人之家的单位。在大院里,见到了忙碌中的海修副会长和几名工作人员。海修姓贾,是我十多年前在市委党校培训学习时的班长,他性格豪爽、待人热情,说话幽默风趣,办事干脆利索。这次作家采风活动是我与海修老兄具体商议组织开展的,我俩交谈也特别投缘。

  一上大车,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小张、小李就给每位作家发放了一套采风参考资料,有《2023年度洛阳市慈善工作十大实事》《2023年度洛阳慈善榜样情况简介》等,翻看着有关介绍,许多事迹令人敬佩、感人肺腑。大轿车里,30多位作家同乘一车,由于多日不见,显得热情高涨。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畅谈着慈善感悟、文学艺术、生活乐趣等话题,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和谐融洽。车窗外,路两边嫩绿的柳树叶、金黄的迎春花,以及田地里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不时映入眼帘,疾速划过车窗,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崇尚慈善、博爱、奉献、幸福,我们热爱我们的美好家园,我们希望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人们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爱、老有所乐。洛阳慈善总会倡导组织的爱心捐款,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据悉2022年度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08亿元、2023年度又突破了1.44亿元,其中有10个乡镇募集善款达到百万元。因为组织宣传广泛深入,活动得到了许多爱心企业、人士和老百姓的热心支持。中华慈善总会统领开展的“幸福家园”活动,犹如春雨滋润,更似雨后春笋,迅速开遍古都七县七区的城市和乡村,惠及黎民百姓,赢得交口称赞。

  二、山区罗洼幸福村

  我们采风第一站来到山清水秀的汝阳县内埠镇罗洼村,这里地处汝阳县北大门,一个拥有352户1352口人的小山村。据内埠镇女镇长李亚同志介绍,2023年“99公益日”期间,罗洼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就筹集慈善捐款28万元,户捐率高达80%,有位聋哑人还主动捐款200元。罗洼村两委用善款购买路灯89盏,争取道路项目补贴,并创办互助养老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款花在慈善项目事业上,百姓心服口服。

  我看到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横贯全村,村中路杆路灯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门前没有杂物十分整洁,还有多排住宅民居前规整地铺着深红色的透水地砖。田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泛着波浪,桃红柳绿、各色花草映入眼帘,带着泥土味、花草味、馨香味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乡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在这里得到了一定展示。

  热情淳朴的罗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崔丙正引领我们走进了罗洼村老年幸福院,看到院中路两旁种着一簇簇的蒜苗、菠菜、香菜、青菜、小葱等时令蔬菜,厨房里灶具碗筷十分整洁,餐厅中8个方凳围着一个大圆桌,两人一间住房的床上铺着干净整齐的床单被褥枕头,白色铁皮衣柜摆在墙角。门口几位老人在愉快地聊家常,据老人们讲他们在养老院居住一个月只缴纳200元,一日三餐,管住。村中专门雇请了1名管理员负责做饭打理养老院,饭菜也清淡可口。村中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白天可以随便回家,到了吃饭时间可来老年幸福院吃饭、休息。助老养老措施如此便民、实惠,感觉这个村的老人就是幸福无比呀!

  三、漫流村中多慈善

  随后,驱车来到汝阳县柏树乡漫流村已近上午11点多,看到有五六十位老汉、大娘在院里凳子上悠闲地坐着聊天。走进厨房里,蒸笼上正在做着两笼卤面,可见上面有许多肉丝、黄豆芽,色香诱人。炉灶上的大桶鸡蛋汤翻滚着热气,香菜、葱花合着鸡蛋花,热气飘飞、香喷可口。我询问厨师,他说村中孤寡老人及75岁以上的老人,来此吃饭均免费。其余老人只需掏2元钱,即可吃顿午饭。

  大院东侧办公楼楼顶上的标牌“漫流村党群服务中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门前的4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寓意红红火火。在一间办公室里,白色墙壁上精美地写着“志愿同行  从心开始”“爱心奉献社会  真情温暖人心”。一间“群众说事室”里墙上的四句话也特别入心:“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

  漫流村位于汝阳县城西5公里,目前全村有12个村民组518户226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42人、70岁以上老人246人。漫流村积极响应市县慈善组织号召,组织党员、乡贤、群众踊跃捐款10万元,并由慈善基金协会助力5万元,善款用于养老事业。漫流村筹资建起了居家助老服务点,笔者看到大院西侧一排房子有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爱心发屋、休息室等,雇请了一名女性公益性岗位人员具体在此服务。而且每月逢10日、20日、30日聘请专业理发师来到村里,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感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爱心举措,真的令我们这些来自城里的作家们好生羡慕。

  四、姚凹善款捐百万

  慈善事业遍地开花、花开满园,“幸福家园”工程在河洛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也造福了一方黎民百姓。午饭后没有休息,作家们就集中乘车奔赴第三个采风点位孟津区朝阳镇姚凹社区。

  据资料记载,天授元年,武则天游历地处邙山的姚凹所在之地,预言此地千年后兴盛,赐名“兆村”,后沿用至清朝改名为“姚凹村”。2012年村改居,改名为姚凹社区。另据介绍,姚凹社区在2023年腾讯“99公益日”活动募捐中,累计发出《慈善募捐倡议书》5000余份,在村务大喇叭反复播放,全村捐款数额达到103万元,成为全市第一个“百万元村(社区)”,充分展示了乐善好施、乐于奉献的大爱精神。

  我们走进姚凹社区,看到四层楼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齐全,有上下楼电梯,墙上、走廊里全部安装有方便老年人行走的不锈钢扶手。“颐养苑”“健康苑”等十多个起名优雅的房间里均摆放着2张整洁床铺,还有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洗浴房、健身房等供使用,社区老年人可随时来此娱乐、放松、休息,乐哉悠哉、其乐无穷。

  据姚凹社区党支部书记姚志学介绍,社区建有邻里餐厅,为8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200元餐费。慈善款项用在关键之处,社区还对每年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为村民每人每月补贴1吨水费。我们看到,社区正在建设幸福家园慈善广场,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场所。幸福社区、和谐邻里,这里体现的是“邻里守望  心心相映”,打造的是“宜居宜业 和美姚凹”。

  五、天元社区贵创新

  在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天元社区的“幸福家园”,一册“良善传千里  幸福到万家”宣传册,介绍的慈善服务内容丰富,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练琴房、阅览室、健身房等等一应俱全。在舞蹈室里,看到十多名身着艳丽服装的女士跳着欢快、激越的民族舞蹈,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问女领队最小的跳舞者已65岁,有的已有75岁,真的看不出她们日子这么快活、潇洒,心态这么年轻、青春!  

       据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蕊介绍,自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以来,累计爱心捐赠142人,筹集善款10万余元。首批组织8家企业和137名热心居民共捐款29085元,为86位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养老安全手环”,在防走失点位设置、防跌倒预警、心率检测、自动接听等助老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天元社区有一个慈善公益愿景,那就是努力开展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把惠民、便民、利民等慈善民生实事落实到辖区居民的心坎上。还将建立慈善工作站、社工站、志愿者服务站、未成年人保护站、社区救助站的“五站合一”慈善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引领开启慈善新领域,悉心服务赢得居民良好口碑,这是我见过的目前惠民功能最多的社区服务中心,天元“幸福家园”真的不一般呀。

  六、慈善点燃万颗灯

  一天奔波汝阳、孟津、洛龙一县二区,紧张忙碌的作家采风活动结束了,但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感慨万端,难以释怀。一段时间以来,常常回忆起走访过的四个村子社区,这只是一个慈善工作的缩影,也许仅仅是几个亮点的展示。实际上在神州大地、在古都洛阳,这样的慈善事迹举不胜举、这样的慈善典型还有许多。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作为一名洛阳人,赞美慈善组织的精心统筹,感叹慈善工作的用心良苦,敬佩慈善人士的爱心奉献,羡慕幸福家园的暖心服务!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亮一盏灯,温暖众颗心。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精神,新时期新征程上社会公益力量将积极作为。社会重视慈善事业,因为慈善事业能够促进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目前,良好的慈善制度体系在古都洛阳日益健全,慈善文化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努力下扎根基层、润入人心,慈善项目日新月异,引领创新蓬勃发展。慈善事业重点服务困难群体,把握老百姓最紧迫、最现实的需求,有力地服务了国家大局、改善了民生福祉、促进了社会和谐。动员慈善力量,提供专业服务,筑牢民生底线,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更多社会慈善资源投入到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中,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老子在《道德经》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弘扬敬老美德,构建和谐家园。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社区,都有爱心企业、慈善人士的无私捐助奉献,都有志愿公益人员的悉心耐心周到服务,广大的老年人将会无忧无虑的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福、老有所爱,千万个大家园的老百姓该会有多幸福、多快乐呀!

  据洛阳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人口数据显示,洛阳有707.9万常住人口,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2.5万人,占总人口的18.7%。随着祖国的繁荣强大、百姓的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快乐生活、健康长寿,洛阳也将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方在。随作家一行采风的洛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贾海修满怀激情地说,2024年全市力争新增500个“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建成一个以展示慈善文化为主题的慈善公园。

  愿洛阳慈善组织继续努力“打造亮点、示范引领、全面开花、遍地结果”,主导的“幸福家园”在河洛大地建的越来越多,福惠及万家、恩泽百万人。愿广大老百姓的晚年生活更加舒心、暖心、贴心,能够鹤发童颜、悦享夕阳、颐养天年……

  作者简介:马立,男,汉族,喜爱文学、摄影、赏石、旅游等艺术。系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报》《河南诗人》《大河诗歌》《洛阳日报》《牡丹》等几十种报刊杂志发表过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获奖十多次。

  2024年3月30日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