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内蒙古阿鲁科尔沁12.8万头(只)牲畜迁徙到夏季牧场
时间:2024-06-17 09:06:09 来源: 作者:通讯员 李富 字号:【

  6月14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草原的游牧迁徙正式开始。1200余户牧民、12.8万头(只)牲畜,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分期分批沿着海哈尔河、苏金河、达拉尔河及其支流,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开外的乌兰哈达、雅图特、宝日温都尔、塔林花、浑都伦、查干温都尔等六个夏营地同时进发,将在那里安营扎寨,牧马放羊。

6月16日,牧群行走在通往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夏季牧场的路上。(来源:中国农村网,摄影:李富)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核心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总面积500万亩,涉及23个嘎查。这里的人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至今恪守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按时休牧轮牧,逐水草而居,传承和发扬着区域特色文化。核心区每年3月1日至6月15日实行季节性休牧,季节性休牧期以外的放牧期,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保持动态平衡,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平衡。

  多年来,阿鲁科尔沁旗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守护好这片世人向往的绿色、纯净之地,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2014年,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5月20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结构合理。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山坡的森林和灌丛能够涵养水源,会同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具有滋养草地、促进养分循环、保障牧民生活用水等功能,而草原植被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传统文化传承良好,传统技术适度创新。有400余处古遗址,《蒙古汗廷音乐》《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和《阿日奔苏木婚礼》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达慕、祭敖包等蒙古族传统民俗仍然具有生命力。选育良种、分群放养、畜群结构等传统知识和技术蕴含着科学的实践经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朴素思想,一直延续到当代。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