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3)从民国老县长李绪守的诗,看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
时间:2024-10-10 09:45:1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孙满仓 字号:【

  昨天上午,我从村里到荣河镇买菜,路过荣河烈士陵园,与守陵人樊晋宝老师聊天。他讲起八路军周希汉旅解放荣河县城时,担任敌方总指挥的国军少将、荣河县长李绪守,十分感慨。

  樊晋宝是荣河村人,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他满肚子学问,尤其擅长诗词楹联。我在《对联》杂志当社长时,曾特邀他担任《对联》杂志北京编辑部终审。荣河烈士陵园翻新重建后,他回村当了守陵人,每天在陵园打扫卫生,给人们讲烈士故事。

  

图片

  (荣河烈士陵园守陵人樊晋宝老师)

  作为文化人,樊晋宝在为烈士守陵的同时,到处走访知情者,搜集与解放荣河相关的历史资料。其中,既有中共荣河地下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人物和事迹。也有抗战和民国时期敌方的人物和历史。民国老县长李绪守的诗,就是他搜集到的一部分。

  李绪守,字真守,又名葆真,永济县张营乡长处村人(1909~1988),1924年高小毕业。1947年荣河解放时,他作为民国时期荣河县的最后一任县长,被我军俘虏。解放后从教,曾担任运城市政协常委。运城《统战人物志》、《永济县志》,均有其人物小传。

  樊老师让我看李绪守的3首诗,感慨道:“从李绪守的诗看,他学养深厚、书法优美,是一位充满正义感,为官清廉的好官,也为荣河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无奈国民党政权腐败,面对我军民同心、摧枯拉朽的攻势,他只能成为一名俘虏。”

  第一首诗:《人亦有家》

  我乐妻孥,人亦有家。

  匪悍吏贪,豺虎磨牙。

  四乡黎庶,颠沛咨嗟。

  水深火热,何以为家?

  我不拯救,空负乌纱!

  我若宥彼,天下乌鸦!

  李绪守为这首诗的批注是:“时谓黄河滩匪和二战区村干部,为两大祸害,故决心惩处以纾民困。”

  诗中的“孥”字,意为子女。“宥彼”,意为“宽恕他们”。

  樊晋宝说,为了搞清李绪守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他曾拜访过荣河村的柴树勋老先生。柴在李绪守担任国民政府荣河县长时,是负责誊写下行文件的政府工作人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尤其小楷。柴树勋给樊晋宝,讲了关于李绪守的几件事。

  柴树勋回忆说:就像李绪守在诗中所言,日寇投降后,荣河县百姓以为和平了,有好日子过了。没想到,曾打着抗日游击队旗号的黄河滩土匪,每到晚上,依然打家劫舍,绑架勒索,搞得人心惶惶,夜不敢寐。而在白天,二战区,就是国民党的村干部们,则以政府名义,到处征粮派款,不给就抓人、殴打。李绪守诗中的“匪悍吏贪,豺虎磨牙。四乡黎庶,颠沛咨嗟”,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面对民众的水深火热,无家可归,李绪守深知土匪不除,干部腐败之风不除,百姓就会继续“颠沛流离,怨声载道”。他发出感言:“我不拯救,空负乌纱!我若宥彼,天下乌鸦!”尤其是“我若容忍土匪和贪官的横行,岂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种在黑暗世道中,要披荆斩棘,开出一片净土的决心,真是苍天可鉴。

  李绪守深知,要与土匪和贪官斗,没有尚方宝剑不行。所以,在到荣河县赴任前,他就向地区行署要了特权:“先斩后奏”。

  到任后,李绪守先下狠手整顿吏治。

  据柴树勋回忆:有一次,荣河县财政科一名科员,在县府自己的房内偷吸大烟。李续守带着卫兵前来巡视,那名科员赶紧把烟枪隐藏起来。李绪守进屋后,闻见房间有大烟气味,让卫兵搜查。搜出烟枪和烟土,李绪守当即下令,把那名科员拉出去枪决了。

  李绪守为人正派,十分反感那些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为非作歹的“代代红”。荣河县赵村有个村长,日本人在时,他是伪保长,作威作福,欺压同胞。日本投降后,他摇身一变,又成为国民政府的红人。这位村长欺男霸女,强奸妇女却没人敢惹。李续守接到举报,派人查证属实,便令卫兵将其抓来,立即枪毙。

  第二首诗:《初任汾阴》

  朝朝策马汗如泥,

  伏莽犹堪动鼓鼙。

  乱国自应倚重典,

  诛锄奸宄护群黎。

  汾阴就是荣河县。“宄”与鬼同音,指内部坏人。李绪守在这首诗旁边的批注是:“雷匪未除,闾阎多故。竭数月之力,诛其渠魁,抚其余众,四境渐安,民始昭苏。”

  樊晋宝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知情者,对这首诗的讲解是:在震慑贪官污吏后,李绪守开始铲除黄河滩的土匪。也就是他诗中讲的“朝朝策马汗如泥,伏莽犹堪动鼓鼙。”

  当时,荣河一带的黄河滩,大大小小有几十股土匪。其中,以雷文清,也就是雷哼哼,还有“滩大王”徐敬祥的势力最大。李绪守连续征战,十分艰苦。他改用“招安”计策,在荣河大街上贴出布告,让土匪放下枪,到政府登记任职。小股土匪没靠山,纷纷中计。登记时,逐个走进房中,被捆绑从后门拉出。看匪首基本到位,李绪守召开公审大会,历数土匪罪状,一次枪决了43名匪首。其余喽啰,遣散回各村务农。土匪的气焰,一下子被压了下去。

  在这首诗中,李绪守把雷文清列为第一匪首。但在省府要员的眼里,李绪守只是小小的芝麻官。就在他想用更大行动,剿灭雷文清、徐敬祥土匪势力时,阎锡山竟然任命雷文清为“晋绥军汾南特务团团长”,任命徐敬祥为“荣河县爱乡团团长”。

  雷文清、徐敬祥从滩匪变为国军后,把土匪的抢劫与政府的摊派相结合,从夜间入户变为白天掠夺,搞得民不聊生,鸡飞狗跳。李绪守再是清官,也改变不了上级决定,清除不了上层腐败。

  于是有了下面这首诗。

  第三首诗:《寇平政简,率成一章》

  为政差堪比岁华,

  严霜过后见春芽。

  先生退食知何事,

  一卷南华伴纺车。

  李绪守在这首诗批注:“退衙之暇,余尝读庄子南华经,与家人纺车声相间。”

  樊晋宝对这首诗的解读是:李绪守说的“寇平”,是指小股土匪被灭,大土匪雷哼哼、徐敬祥被国民政府收编,暂时太平。但李绪守明白,让土匪执政,就是与人民为敌,此政权必垮!

  所以,看到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的态势,他并不惊慌。而是手捧一卷《南华经》,以“自然无为、顺应天道”的心态,与家人纺线的声音相呼应,每天书声朗朗,静待“严霜过后见春芽”。

  关于“一卷南华伴纺车”,樊晋宝问过柴树勋。老柴回忆说:他家住在荣河县衙紧邻的东边巷里,晚上,曾听到县衙有纺棉花的声音。他问过县府同僚:衙门里有人纺线织布吗?同僚说:县长夫人和母亲,住在衙门里的偏院。她们一直保持着农家妇女的勤劳和节俭,靠自己纺线织布,给全家人穿。

  

图片

  (荣河县衙大门老照片)

  走访中,樊晋宝还获知一个情况:李绪守与共产党对立,但抓住中共地下党,从来不杀。他认为两党之争,是政见不同。所以,荣河解放后,部队首长让战士们押着李绪守,在街上巡游,听乡亲们诉苦。如果罪大恶极,立即枪决。

  战士们押着李绪守,所到之处,乡亲们都说他是一个好官。潜伏在县城的地下党,也亮明身份,说李绪守是政见不同的君子。李绪守因此保住性命,得到安置,还成为运城市政协常委。

  李绪守的这三首诗,是樊晋宝通过走访王英获得的。王英是万荣县光华乡邻居村人,曾在县立师范上学,听过县长李绪守训话。1985年,王英在《万荣人报》工作,被抽到万荣县志办搞新闻资料收集。他知道1947年,李绪守在荣河办过一份《新民晚报》。于是找退休在家的李绪守询问,并求赐墨,由此得到这3首诗。

  樊晋宝谈完诗,总结说:“当年,国民政府也有李绪守这样有操守、明是非的清官。但少量的清水,洗不白满池子的黑墨。解放荣河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支持解放军,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当如洪钟,永远响彻在每个共产党员的耳边!”

  国庆节期间,特用此文,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徐锋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