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乡村辩论会 开在家门口
时间:2025-11-18 14:59:25 来源: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方盼亮 字号:【

  “我方认为,彩礼应该量力而行,决不应该成为小夫妻日后生活的‘绊脚石’。”

  “我方认为,彩礼应该给,这是小夫妻过日子的‘启动资金’,也是对女方的尊重。”

  …………

  11月8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复兴村复兴小区广场上,8位“辩手”相对而坐,围绕“怎么办婚礼、怎么看待彩礼”展开激烈辩论。围观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脸上洋溢着笑意,不时鼓起掌来。

  这是东联镇举办的第五期“文明新风辩论会”。8位“辩手”中有帮人牵线搭桥的热心媒人,有远嫁过来的姑娘,还有家里正有喜事的老父亲,“都是镇村干部职工和普通村民,大家相互都认识。”辩论会主持人、东联镇基层工作者汪槿曦告诉记者。

  1年前,东联镇创新推出“文明新风辩论会”,首场就直指“高价彩礼该不该要”。大家很好奇:平日和锄头打交道的农民,能辩出什么名堂?

  结果出人意料,现场达成共识——高额彩礼是陈规陋习,要了“面子”丢了“里子”,必须抵制。可谁愿做第一个不要“面子”的人?

  复兴村党支部副书记阮先展站了起来,当场表态:“我家女儿明年出嫁,一分彩礼都不要!”

  “会不会只是说说而已?”有人嘀咕。今年国庆期间,在众人的关注下,阮先展的女儿阮倩如期出嫁。阮先展兑现承诺,不仅没收一分钱彩礼,还主动准备了嫁妆。

  从首场的“高价彩礼该不该要”,到第五场的“彩礼该不该要”,虽然辩题只少了“高价”两个字,可道理却越辩越明、风气越辩越正。正在筹备女儿婚事的玉楼村村民陈小梅坐在人群中,听得分外仔细,心里拿定了主意:“回去就跟孩子她爸商量,彩礼的事不提了!”

  东联镇地处铜陵东北部圩区,过去因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婚嫁成了很多家庭的难题——女儿出嫁常要高额彩礼,男方为凑高额彩礼一筹莫展。

  村民老张对此深有体会。多年前,为了凑齐十八万八千元的彩礼,他掏空家底还欠下一身债,“儿子结婚头几年,看见亲家都想绕道走。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硬是被彩礼给闹生分了。”

  东联镇文明办主任陶红胜告诉记者,之前镇里多次组织宣讲、上门劝导,说起来道理都懂,可一到办事仍是老规矩,这种“表面认同、实际照旧”的现象,让移风易俗工作陷入了困境。

  怎么破题?“文明新风辩论会!一场没辩明白,那就再来一场。”东联镇党委书记黄一伟说。辩论会每季度办一次,辩题从哪来?镇村干部上门走访征集。“辩手”怎么产生?村民自愿报名!

  “群众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吵’出来的结果更有说服力。现在,不仅彩礼做‘减法’,婚事操办也兴起了‘节俭风’。”黄一伟告诉记者。

  “以前比谁家彩礼高,现在都比谁家彩礼少。”看着最近“新风履约榜”,陶红胜拿出了统计数据,自“文明新风辩论会”举行以来,镇里已有十多户家庭践行或承诺“低彩礼”“零彩礼”,按当地过去10万至20万元的彩礼水平算,累计节省支出一两百万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