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福州市多措并举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以下简称网格协管员)队伍建设,助力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牢牢守护舌尖安全,有效夯实农安监管“最后一公里”。
网格管理全覆盖 基层治理无遗漏
“下乡粘贴一些禁限用农药的海报,与农户面对面宣传讲解新农安法,到农田里看一下农户有没有乱扔农药残留物……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永泰县网格协管员黄小琼介绍道。
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网格协管员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备案、宣贯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巡查检查以及辅助开展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并行工作等任务,通过协助县乡两级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福州市各区县的田间地头,时常可见“黄小琼们”,他们穿着红马甲,戴着灰草帽,穿梭乡间田地张贴宣传海报,为农户讲解农业知识、科普生产技术。网格协管员躬身生产一线,筑起从农田到餐桌的一道坚实防线。
目前,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在福州市138个涉农乡镇徐徐铺开,一支276名乡镇网格协管员的基层监管队伍护航农安、赋能监管。福州市网格划定或将行政村(社区)作为最小网格单元,或结合实际采取连片划分的方式,将地理区位相近的村划为最小网格单元,通过多级互动,形成“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农产品网格化管理机制。
用心聆听农户生产之需,用脚步丈量基层监管之治。网格协管员面对面摸排统计网格内农民群众的生产需求,将网格力量延伸至田间地头,保障了乡镇及村(社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运行,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数字赋能更便捷监管效率再提升
生产主体繁多,监管信息复杂,监管手段不统一,监管数据统计难……曾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拉低了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阻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展。
“现场拍照,采集到数据之后当即上传,智能化让监管变得方便快捷了许多”,如今,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系统的投入使用让村级网格协管员打开了“新天地”:现场检查,农产品抽检,巡查记录都可以在“掌上”完成,即刻实现信息化巡检。在智慧监管平台上,保留着许多企业主体的信息,针对农产品抽检,只需要点击农产品检测模块,再选择需要检测的企业,就能填写检测的样品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网格化监管效能。
“以前在偏僻的地方巡查,有时就会因为信号干扰出现上传监管信息不成功的问题,但是现在都解决了,信息上传又好又快!”福州市网格化监管APP开发了离线上传功能,因为设备、网络等因素导致无法登录或定位信息获取失败时,可使用离线采集数据功能将信息先进行离线保存,在具备设备网络条件后,登录系统再进行离线数据上传。网格化监管app的迭代升级让福州市基层“农安卫士”畅享网格化信息监管的便利。
福州市善用信息化手段,为农安监管插上“科技的翅膀”,逐步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网格体系。
强化培训增实效 农安队伍力护航
“清明前,春分后,春季豇豆始播种;长势旺,抗病强,高产品种要选良。”4月25日至27日及6月7日至9日,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在连江县及永泰县开展两期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行动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培训,进一步推进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助力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队伍建设。
豇豆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是今年福建省强力攻坚的农药残留攻坚治理的重要品种。由于豇豆花果同期,采摘间隔短,易存在病虫害多发,用药频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以豇豆为例,培训会上通过文字讲解、视频演示让网格协管员直观体会到日常操作监测需要注意到的细节。
“不只是‘豇豆攻坚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网格化信息监管等多项课程也不断提高我们的各项能力,让我们从生产环节抓起,从田间地边管起,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员、监督员和信息员,全力筑牢基层监管一线的‘战斗堡垒’。”在场培训的网格协管员纷纷表示道。
据悉,除了加强协管员的日常培训,福州市还注重为网格协管员强化工作保障。一方面福州市加强条件保障,为网格监管员、协管员配备快检仪器、防护用品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福州市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最低工资标准、增设适当补贴,建立绩效工资良性增长机制等各类经费保障以保障网格协管员的权益。
福州市以网格化管理为引擎,以网格员为桥梁,通过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不断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打通监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态势,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