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无极县: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奋力绘就乡村新画卷
时间:2023-11-29 09:38:4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杜红娟 王亚涛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以来,河北省无极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班子强起来、人心聚起来、党员动起来、产业旺起来、群众富起来、村子美起来、文化兴起来、治理效能提起来”乡村振兴八个具体目标,统筹推进农村“十个一”重点工作,促进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规划引领,精准定位抓统筹。一是“六大统筹”聚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守正与创新融合、一般与特殊兼顾,以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乡村人才“六大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干部向优势产业、优先区域聚力。二是“分类推进”突破。全域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村庄区位、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要素,重点将滹沱河沿岸48个村重点进行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保留改善、拆建整合,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优先配给要素,激励全县其他村精准施策、各展所长、整体跟进。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在现有村庄特有建筑风貌和文化传承基础上,留住乡愁,体现特色。三是“四责机制”推进。坚持县委主责、书记首责、党政同责、专班扛责,在县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成立和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六个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合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定期开展考核评价,确保各项任务清单式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强基固本聚合力,宜居提质优服务。一是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工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扎实抓好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预计到2023年底,连村道路、标准化卫生室等实现全覆盖,重点行政村5G信号基本覆盖,新建改造农村电力线路167.7公里,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座、1684平方米,建设“四好公路”22.3公里,维修管护农村供水工程30处,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二是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工程。强化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通过工程措施改造既有危房。推进抗震改造和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广“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村企联建”等方式整村开展农房改造提升,全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动形成自然紧凑、现代宜居的村庄建筑。2023年,累计建成40户装配式示范农房。预计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应保尽保,累计建成100户以上装配式农村住房。三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围绕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巩固提升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成效,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及私搭乱建、侵街占道和违章建筑集中整治,通过前期拆、清、整,后期绿、净、亮、美,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置体系持续保持全覆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水乱倒乱排得到全面管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问题厕所动态清零,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四是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打造“村村有品牌、家家有收入”的村美民富的现代化乡村。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吸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普通农户分享加工、物流等环节增值收益。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强化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水平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强筋小麦、小麦育种、水果、蔬菜、糯玉米等高收益农作物,发挥王村黄瓜、高陵大葱等特色农产品基础优势,培育观光农业、农耕体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五是实施治理增效工程。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积极推广齐洽村、西牛村实行积分制的做法,抓好乡村治理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通过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彩色周末、村晚、“三下乡”等活动,评选“星级文明户”“五星乡村”“美丽庭院”,着力破除高价彩礼、婚闹等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风文明程度,推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六是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重要要求,深入实施文化资源挖掘、文化新风建设、文化产业提质三大行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用足用好县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对郭庄红旗民兵营、李狄三公园、高克谦烈士纪念碑的宣传推介,借助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在央视播出契机,广泛宣传本土风俗文化,讲好无极故事。依托“无极印象”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艺术研究院意象美学实验室,鼓励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的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充满记忆、富有温度、产业赋能的文化乡村。做好富有历史文化、红色资源、民族村的品牌培树工作,保护修缮名人故居、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深入挖掘刘琨、闻鸡起舞、公生明廉生威等无极历史名人典故,全方位宣传无极剪纸、无极传统拓印技艺、七汲全羊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保留村庄肌理和乡风乡韵,确保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七是实施示范创建工程。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美丽乡村优先的原则,大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综合考虑地貌条件和区位分布,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集中支持2个乡镇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样板、提供借鉴。

  宜业固本强发力,科技助力促增收。建设和美乡村,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今年以来,我县立足现有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结合自身发展定位,高水平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做足乡村旅游融合文章,扶持群众创业就业,创新探索金融普惠新模式,着力调结构、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建园区,让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就业岗位,有力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让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更足,让群众钱袋子更鼓、生活更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贝吉电商为龙头,以“服装加工+批发+网络销售”模式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持续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国内羽绒服行业知名品牌“雪中飞”生产基地茸淳服装有限公司、庆华宠物饲料有限公司、河北颖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加工制造生产企业相继落户,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家门口就能够就业。以里城道村为中心辐射大陈、七汲、郝庄、郭庄等乡镇的糯玉米种植已达万亩,年生产加工糯玉米1.5万吨,加工的产品销往北京、浙江、安徽、河南等地,有效带动了当地23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无极县电商产业发源地,王吕村以童装、工装加工销售为主,网批店铺达250多家,销售渠道由淘宝一平台发展为天猫、京东、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多平台,销售额达15亿元,解决了村内1500人的就业问题。

  和美铸魂优治理,乡村文明增新颜。一是坚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层导向,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从“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到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平台载体到推进移风易俗,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村里矛盾少了,邻里间更和谐了,乡风、村风、民风更淳朴了。二是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组织召开乡贤议事会和村情恳谈会,决定拆除私搭乱建,拓宽村内道路。在道路修建过程中,村内企业自发捐赠沙子、水泥、石料,村干部上阵干活,党员群众齐参与,道路从“坑洼”到“平整”,从“路窄5米”到“路宽10米”,解决了昔日错车不便、颠簸难行的问题, 共同筑起一条干群“连心路”。三是不断强化思想建设“铸魂”,建成一批村史馆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地,深化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田,广大群众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文明蔚然成风。

  逐梦沃野绘画卷,和美乡村看今朝。如今的无极,一个个有形有魂、有景有好的和美乡村正在渐次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