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决胜脱贫攻坚战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把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作为守住返贫底线的核心工作,创新建立“1338”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构建起从标准制定、快速发现、精准识别到科学帮扶的全方位监测帮扶体系,持续织密织牢全市防返贫致贫网,实现零返贫零致贫。
监测宽进严出,兜牢防返贫底线
按照“宽进严出”的监测原则,对监测对象应纳尽纳。
高标准确定监测范围。以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2倍作为监测底线,远高于国家和省定标准,同时监测范围随着农村低保标准的调整作相应动态调整,让监测对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根据当前低保标准,全市监测红色均值为21060元,约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27572元,增幅6.4%)的四分之三,与脱贫户平均收入(2022年,20650元,增幅11.3%)基本相当。多举措拓宽申报渠道。在国家12317防返贫监测热线及闽政通APP“一键报贫”申报系统的基础上,开通各级乡村振兴部门服务热线,要求村干部及基层网格员主动协助申报,并通过发放申报政策“明白纸”等方式,加大申报渠道的宣传,农户对申报渠道知晓率在95%以上。严标准实施风险消除。针对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在落实全面公开程序的基础上,由县级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标识风险消除,对无劳动力户,不予标注风险解除,持续跟踪监测,并定期对风险消除对象开展“回头看”,守住防返贫底线。
强化排查摸底,织密防返贫网络
“月排摸”及时发现风险源。紧盯突发情况,结合部门预警信息,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等基层力量,每月组织开展常态化摸排工作,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点。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疑似对象走访核查19615户次,2023年以来共走访排查疑似对象6273户次。“季调度”形成部门合力。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部门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会商会议,开展分析研判,并通报月摸排情况,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预警对象开展“回头看”,协同相关部门将防返贫工作落细做实。“半年集中排查”夯实防返贫基础。按照国家及省级统一部署安排,2023年5-6月泉州市再次组织开展全市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未发现致贫返贫现象。
部门联动预警,精准识别风险点
联动教育、医保、住建、民政、残联等行业主管部门,依托行业大数据,形成部门大数据精准定位及基层“铁脚板”核实的风险点发现机制。
常态化筛查发现。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聚焦重点人员,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筛查工作,初步发现问题点。“大数据”精准定位。在初步筛查的基础上,建立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进一步筛选核实相关信息,及时精准定位返贫致贫风险源。比如南安市创新建立网格E通平台,比对医保部门、民政部门数据,迅速预警杨某鸿双亲意外病故,存在因学致贫风险的监测信息,镇村干部及时入户,落实低保政策、联系商会挂钩帮扶等措施予以帮扶。“铁脚板”核实确定。在大数据精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由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基层干部开展入户走访,对相关重点人群进行信息核实,并针对核实结果,及时落实相关帮扶措施或消除预警。2023年,累计部门筛查核实4347户次,干部排摸核查1847户次,新识别监测对象19户40人,已全部按要求落实相关部门帮扶,未发生返贫致贫情况。
因户分类施策,夯实防返贫基础
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兜底措施相结合,因人因户分类精准施策。
强化干部挂钩帮促。全面落实“1+1+1”挂钩帮促机制,通过县、镇、村三级干部共同帮促及致富带头人结对帮促的形式,坚定监测对象增收发展信心。突出造血式帮扶。落实产业带动、就业帮促、消费帮促、社会帮促等工程,提升帮扶对象“造血”能力。2023年以来共实现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71万人,帮助228户脱贫户销售农产品,扶持带动3076户次脱贫户发展生产增收,引导市县两级262家民营企业推进“兴村”项目319个。加大“输血”式兜底。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监测对象,做到应保尽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特困供养金45920.96万元和8900.82万元;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对象,及时实施应急救助,2023年扶持低收入农户4292人次。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2022年落实教育政策扶持8344人次,资助农村医保参保15.51万人次,补助或帮扶548户进行危房改造或改善住房条件,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89.1%和95.0%,饮水水质居全省前列。此外,积极鼓励各地通过创新开展“防贫保”等形式,实现“提前预警、未贫先防”,有效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衔接乡村振兴,巩固防返贫成果
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托乡村振兴反向赋能脱贫攻坚。
抓有效衔接稳农民增收。将提升农民收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来抓,多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60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城镇居民快2.0个百分点。抓特色产业促乡村发展。围绕全市国家级地标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优势土特产,进一步拓平台、铸链条、打品牌、抓招商。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培育新增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强村等,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防返贫成色。抓乡村建设改善生活品质。聚焦乡村建设“183”行动,推进乡村“水电路气信”和物流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将防返贫工作由注重收入提升,拓展到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上来。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