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清和好时节,嫩柯娇叶媚晴天。随着“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一湾清水绕村流。漫步在和美乡村的小路上,水生植物郁郁葱葱,乡间小木屋里的玫瑰花竞相开放,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的毛寺村还是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过河没桥,脚下没路,手里没钱,村民们靠种庄稼和外出务工养家糊口,长期受吃水难用水难等问题困扰。毛寺村村民毛腾杰说:“七几年以前我们这确实穷苦得很,从2014年以后,我们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十年来,通过唤醒“沉睡”资源,做活“山水”文章,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毛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成功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推增收致富的突围之路。
河岸共治,能把旧村换新颜
“过去这里河水污染比较严重,2004年之前,农户种植的甜瓜都无法浇水。这几年,毛寺村积极实施‘一村万树’绿化工程,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实施河堤护岸工程,疏通淤泥,拓宽河道。如今毛寺村的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生活也更幸福了。”显胜乡毛寺村村委会副主任毛锦文告诉笔者。
蒲河是庆阳市第二大河,毛寺村位于西峰区显胜乡蒲河下游。近年来,西峰区紧扣河长制工作要求,针对蒲河毛寺段管护和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河道“四乱”频发、行洪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创新推行七条治河之策,破解河道常态化和长效管护难题,奋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安澜河流。
“我们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一体推进工矿企业、农业面源、城乡生活三大方面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了蒲河毛寺村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全面实现生产、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前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现状水质为Ⅱ类,实施蒲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西峰区水务局副局长原永杰介绍道。
为守护河湖安澜,西峰区还加大河湖治理力度,采取格宾石笼、铰链式等治理工艺,投资8741万元,实施蒲河西峰区石咀子至毛家寺段防洪治理工程,修建护岸8.89km,大幅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有效减少河道洪灾损失和水土流失,河湖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西峰区以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为核心,紧盯“再造一个子午岭”目标,将植树造林作为水源保护、流域治理的治本之策,栽植香花槐、金叶复叶槭等景观绿化苗木6000余株,河岸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23年,西峰区完成蒲河西峰段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及验收工作,并被列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成为具有庆阳特色的美丽幸福河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西峰区依托省、市级智慧水利平台,搭建智慧河流管理平台,在蒲河河道两岸布设10个在线式视频监控及水位监测点,实现了对河道水面及岸线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通过常态化精准监控,有效遏制了河流“四乱”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了河流监管效率及管护水平。
“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也便利了,村民种了甜瓜之后不用拿去集市售卖,可以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吸引大量的游客到种植大棚里采摘甜瓜,然后在农家乐休闲娱乐。2004年,毛寺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是2300元,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2000多元;村里之前住的都是窑洞,现在132户农户住上了新农村居民房,有些还在县城、市区买了楼房。”毛锦文感慨地说道。
乡村环境好不好、美不美,事关民生福祉。依托蒲河川秀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近年来毛寺村坚持“治路、治山、治河、治村”齐抓,全面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水安于民,兴于业,美于村,富于民的发展思路,毛寺村通过治水让河流提高安全标准,保障行洪畅通,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进一步打造水旅融合的富民产业。
初夏的显胜乡毛寺村,流水潺潺,景色宜人。站在连心桥向远处望去,蜿蜒的蒲河与两岸的绿树、农宅互相映衬,一幅美丽生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水为媒,打造乡村旅游新形态
芳草玫瑰染花香,樱飞鸟鸣入庆阳。何处最是自然美,毛寺村里觅舒畅!亲临毛寺村,能看到美轮美奂的乡村振兴手绘图,群芳吐艳的玫瑰花乡间小木屋,别具一格的凤凰塬舍窑洞民宿,农户筛掉油菜籽壳的辛劳正孕育着丰收的喜悦……俨然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生态旅游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现,毛寺村的村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原来的贫困村如今蜕变成了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样板村”、西峰区乡村振兴重点村。
毛寺村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围绕蒲河川区主线,着力推动绿岸景观,打造了水旅融合的富民产业。建成了龙栖谷冰窟、乡愁记忆馆、龙泉古井等旅游景点,并建设了百亩设施瓜菜示范基地,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出了一条以水为媒、以水赋能、以水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庆阳市西峰区水务局副局长原永杰提到:“我们按照以水促农,以农带绿,以旅增富的这种发展理念,先治水让生态好起来,创造秀美山川,带动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伴随着54.6公里硬化道路、漫水桥、连心桥的修建,农电网的实施改造,如今的毛寺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柏油马路干净整洁,处处洋溢着美丽村庄新气象。
路修好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如何让村民增加收入,成为毛寺村的头等大事。
十多年前,机缘巧合下,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了毛寺村旅游资源黑老锅冰窟,并拍摄图片发布到互联网,此后,慕名到黑老锅参观的游客日渐增多。
黑老锅冰窟带来了人气,也让乡村两级发现了商机,开始探索旅游开发、整村脱贫与群众小康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2014年,在兰洽会上我们成功招引宁夏汇达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了包括陇东滑雪场、户外拓展训练等功能区为一体的陇东冰雪健身基地,带动43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先后在村上打造了连心桥、乡愁记忆馆、毛寺古街、龙泉广场等15处特色景点,建成了黑老锅游客服务中心、步行栈道、广场等黑老锅冰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毛寺村党支部书记毛颖敏说。
通过招商引资、精心布设,毛寺村的乡村旅游产业渐入佳境,引来八方游客。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也为毛寺村注入了强劲活力,也增添了发展动力。
为了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村上将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流转土地,集中栽植高档彩叶树2.6万多株、特色水果12.5万多株,设置休闲烧烤区8处,建成了集观光、采摘、烧烤、苗木销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采摘园,在蒲河川区集中连片种植油菜6500多亩,打造金色花田,发展花海经济。
同时,依托陇东冰雪基地,每年举办冰雪旅游节和大众高山滑雪比赛,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冰雪乐趣;利用油菜花田,成功举办了中国·庆阳第一届、第二届油菜花节,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创收750多万元,带动群众直接增收300多万元。
围绕“乡味”做足做好文章,保持乡村特有的风情,真正把毛寺村打造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知名乡村旅游景区,是毛寺人一直以来的初心和理念。毛寺村坚持把文化、美景、风俗民情、老村古宅等具有乡村特色风格的内容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起来,既保留了乡村质朴的风味,又提升了景区的观赏度和吸引力。通过争取政策、整合资源,建设的毛寺古街,打造形成了以“打碾、磨面、扬场”等农事活动场景为主题的农耕文化和传统孝道文化展示区;利用当地复古窑洞和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积淀,建成的乡愁记忆馆,集中再现了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展示了毛寺从深度贫困村到美丽旅游示范村的艰辛历程;在民宿酒店设置的陇东香包、剪纸、皮影教学专区,为游客和当地群众提供了学习体的实践场所;打造的小时光农场,为孩子成长提供了真实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还有北宋赵匡胤北巡边地,途径毛寺龙泉寺留存的历史遗迹;香港中文大学吴恩融团队融资援建的意为“学无止境”建筑无止桥和“会呼吸的建筑”生态希望小学;形如运载火箭的“兄弟”土箭和怪石突兀的黑老锅地貌形成原理等等,是一处既能感受到古朴之美,又能体验到游玩之乐,可以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记忆又存有历史遗迹的乡村旅游景区。许多前来观光游玩游客说到,到了毛寺村,才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乡味”,到了毛寺村,才是真正摆脱了城市的喧嚣,回归到了田园的宁静。
如今通过深挖“乡味”资源,毛寺村打造独树一帜的乡村美景。培育“乡味”产业,打造群众增收的富民链条;守住“乡味”气息,打造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提升“乡味”品质,打造高端大气的旅游胜地。村中设有19处旅游微景点,一个百亩设施瓜菜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创收1500多万元,毛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今天的毛寺村,戏馆茶社、传习所、书院等特色功能室应有尽有,纯正的庆阳农家饭等特色美食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近年来毛寺村先后承接举办了大众高山滑雪比赛和中国·庆阳第一届、第二届油菜花节等大型活动,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便捷的交通条件、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接待能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毛寺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今毛寺村正在创建4A级国家旅游景区,相信毛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一系列优质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丰富“陇上乡遇”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探索新路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