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甘肃陇南市2024年“三农”工作盘点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认真落实“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开拓创新、跳起摸高,“三农”工作再创特色亮点。
一是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考核双居全省第一。2023年度陇南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得分全省第一,被评为优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考核陇南市党委和政府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度全市经济工作部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二是全国全省重要会议培训观摩活动在陇南举办。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与减贫官员研修班、“放鱼日”甘肃增值放流、“耕耘者振兴计划” 及全省电子商务赋能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八改”工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等培训活动在陇南成功举办。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调研陇南小麦“一喷三防”、冬小麦优质品种选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陇南农业农村多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陇南“三农”工作再获多项荣誉。2024年,全球小麦高海拔适应性遗传解析实验基地落户康县,陇南新增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 户,成县核桃、礼县苹果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文县碧口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文县入选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县入选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康县荣登2024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陇南市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四是制定出台农业农村指导文件。制定印发陇南市特色山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两年工作计划(2024—2025年),2024年中药材、花椒、核桃、茶叶、苹果、油橄榄、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乡村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工作方案,以及2024年度和美乡村创建行动、稳定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等20多项务实管用的工作指导文件。
五是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按照走在前、作示范、打造和美乡村靓丽名片的要求,印发和美乡村创建“395666”导则,制定《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全面实施“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创建工程,经验做法在省委办公厅《甘肃信息工作交流》、省政府办公厅《甘肃情况 》和省委农办《甘肃农村要情》刊登,在全省学习推广。2023年,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认定市级“和美乡村”30个。2024年,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和美乡村”87个,其中省级31个、市级56个,现已投入资金3.74亿元,实施项目89个。
六是种业振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把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开展粮油、经济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市建成小麦良繁基地1.9万亩,玉米杂交种生产基地0.8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0.56万亩。品种评价体系不断健全,在成县、西和县首次建成国家级、省级玉米展示基地,在康县建成全球小麦高海拔适应性遗传解析实验基地。在徽县、成县、武都区、西和县建设省市共建农作物展示评价基地2个、市县(区)共建农作物展示评价基地3个,安排100多个品种的马铃薯、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引种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展示马铃薯、小麦、油菜等作物4000多亩。在西和县、康县、宕昌县、成县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完成72份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种植和省农科院550份大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材料、15份大豆育种F3代材料种植。成功举办陇南市冬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观摩暨品种试验技术现场培训活动。太平鸡、阳坝牛、黑裘皮羊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
七是农机推广应用如火如荼。制定《陇南市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先后举办陇南市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装备技术集成示范、“三夏”小麦机收开镰、茶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装备技术集成示范等现场观摩演示活动6场次,演示推广适应陇南山地特点的高新农机装备1000多台(套)。争取省级扶持资金577.6万元,协调县区已落实资金1322万元,加快急需农机装备熟化定型,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建设山地轨道运输机等。2024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32万元,预计撬动社会投资8000万元以上,补贴机具1万台(套)以上。全力以赴开展春耕、春播、“三夏”农机社会化服务,累计投入各类农机具10万多台(套),其中拖拉机1.2万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022台,机收小麦面积35.7万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对陇南“三夏”机收直播和报道5次。
八是中药材、花椒、油橄榄、核桃、苹果、茶叶6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深化拓展。2024年谋划实施中药材、花椒、油橄榄、核桃、苹果、茶叶6条产业链重点建设项目172个、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谋划产业链建设项目172个、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已开工项目99个、完成投资5.35亿元。食用菌产业链启动建设。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花椒、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油橄榄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一,中药材种植面积全省第二,6条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58亿元。开展精细化产品加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6家,其中省级66家、国家级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1%。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备案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已达21家,今年前4个月出口总值1.73亿元,同比增长41%。推进品牌化市场营销,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累计达到277个、“甘味”区域公用品牌9个、企业商标品牌99个,数量全省第一,成县核桃进入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名录,“文县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建成油橄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礼县苹果智能数字化物联网控制系统、“陇南绿茶”质量管理体系等可追溯平台。
九是畜牧养殖增量行动稳步推进。加快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畜禽产业集群,2024年谋划打造产值亿元乡镇10个、5000万元乡镇20个,支持100家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市纳入统计监测的养殖企业达到69户,东西部协作资金、衔接资金用于畜牧养殖的达到2.19亿元,占用于农业产业资金的13.68%。一季度,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7.8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28.63亿元的27.44%。完成畜禽存栏651.15万头只,同比增长14.46%(其中猪存栏51.38万头,增长1.12%;牛存栏13.94万头,增长2.2%;羊存栏21.92万只,增长1.6%;鸡存栏519.53万只,增长11%;肉兔存栏44.38万只,增长200.25%);完成畜禽出栏189.58万头只,增长55.22%(其中猪出栏35.48万头,增长2.8%;牛出栏1.66万头,增长6.15%;羊出栏5.04万只,增长10.72%;鸡出栏90.63万只,增长11.2%;肉兔出栏56.77万只)。
十是“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县(区)政府将“三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今年市县财政本级“农林水”年初预算投入25.232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31亿元,增幅5.23%。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945户2.89亿元,其中涉农融资担保900户1.27亿元。市级财政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安排山地农业发展引导资金4000万元、“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1500万元、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500万元。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截至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94.7亿元,同比增长10.9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