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围绕推动广西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水稻增密增穗和玉米大豆合理增密、水稻玉米高产攻关三大行动,多措并举有力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2024年广西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单产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4年广西粮食播种面积4262.7万亩,同比增加10.65万亩、增长0.25%;单产329.31公斤/亩,同比增加1.15公斤/亩,增长0.35%,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量1403.8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增长0.6%,时隔7年重新站上1400万吨台阶。广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广西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粮食安全增添了有力保障。
一是高位推动粮食生产,努力推动粮食扩面增产。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到生产一线指导,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粮食生产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对粮食生产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召开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等多个专题会议,部署推动春耕备耕、防灾减灾等工作,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以自治区“两办”名义将全年粮油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市,逐级分解到县、乡、村。千方百计挖掘耕地潜力,落实撂荒耕地整治措施,稳慎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鼓励季节性租赁、土地流转和代耕代种,稳定扩大双季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面积。继续将粮油生产工作列入“粮安考核”和全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建立粮油生产调度机制,抓紧农时生产。
二是实施增密增穗行动,强化生产要素配套提单产。创新实施水稻增密增穗三年行动,大面积提高水稻种植密度和有效穗,有力推动水稻单产提升,2024年全区实施水稻增密增穗面积近600万亩,实施区域水稻种植密度每亩增加0.05—0.4万蔸,示范片单产普遍增加8—12%,带动全区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集成技术模式。科学制定技术方案,出台广西水稻增密增穗技术要点,集成推广粮油高产品种、技术、模式,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平南县立足当地发布吨粮田增密增穗技术八大措施,举办现场观摩学习和技术讲解培训18期,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种植户落实技术。打造N+示范样板。大力推进“三大行动”,打造一批“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在16个粮食主产县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推动7个粮油整建制推进县单产提升,打造水稻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超280万亩。兴安县水稻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水稻最高亩产780公斤,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以上,玉米最高亩产560公斤,平均亩产540公斤,增产幅度较非示范片增产10%以上。配套农机装备。在柳州、桂林、北海等市推动示范户引进25cm行距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科学提高栽插密度。2024年全区建成24个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累计在全区12个设区市35个县(市、区)布局建设了49个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具备工厂化育秧能力15.17万亩/季、稻谷烘干能力6157吨/批、仓储能力6.18万吨、大米加工能力3118吨/天,进一步补齐广西水稻育插秧、烘干机械化生产环节的短板。开展试验示范。鼓励推行“一市一试验”,全区12个市落实试验点探索适合本地的水稻合理密植参数和优化配套技术措施。研究创建示范片共1854个,进一步带动周边大面积推广增密技术。
三是强化农技指导服务,提高粮食田管水平。紧盯春耕备耕、早晚稻“双抢”、秋冬种等重要农时节点,实施奋战120天夺取广西春夏收及全年粮油丰收行动和抓田管抗灾害夺秋粮丰收行动,结合厅级领导干部带队包市包片等行动,多次下沉一线服务指导,全力打好春夏收和秋收粮油丰收攻坚战。健全包保联系和专家对口联系机制,发挥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乡村科技特派员等技术力量,开展常态化跟踪联系和蹲点包片指导服务,2024年全区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的增密增穗示范片占比达88%。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抓粮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稳粮惠农政策。严格落实中央惠农稳粮政策资金10.1亿元,增加农民种粮政策性收入;持续强化本级财政支持,自治区继续拿出1.3亿元粮食生产激励资金,分档次奖励粮食生产成效突出的60个县(市、区),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培育发展壮大规模经营主体。今年通过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组织和经营方式,培育壮大一批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和高产典型,2024年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覆盖83%的县(市、区),惠及14230个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主体种植和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开展高产攻关竞赛。各地以项目为抓手,开展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有力提高落实关键高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全州县启动首届早稻单产提升“揭榜挂帅”播台赛,拿出奖励资金分别对早、中、晚稻一等奖奖励1万元,二等奖奖励8000元,三等奖奖励6000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