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两当,寒意逐渐消散,处处萌动着生机。在两当西坡镇合心种养殖合作社的育雏室里,负责人赵炳乐如同守护珍宝一般,专注地观察着箱体式孵化机中的种蛋,精心设定好每台智能孵化机的温度与湿度,确保种蛋始终处于最佳孵化状态。不久之后,这些种蛋就会孵出毛茸茸的云屏林草鸡雏鸡,开启它们在林海中的惬意生活。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林下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政策春风,迅速吹遍了两当县的每一片林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动力。两当以云屏林草鸡为切入点,构建起“八有”山地立体农业体系,在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协同发展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点绿成金”之路。
云屏林草鸡:林下经济的“破局者”
在泰山乡中山村的晨雾中,养殖户杨榕楠蹲在林边,看着自家的云屏林草鸡在铺满枝叶的地上啄食昆虫。他笑着说:“这些鸡可享福了,吃野果和虫子,喝山泉水,就像住在山间别墅,有跑道还能越野呢!”说着,他掀开竹编喂食槽,露出里面金黄的玉米和麦麸。“这些鸡产的绿壳鸡蛋,硒含量比普通鸡蛋高20%,蛋白质含量提高14%,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一只林草鸡、一个绿壳蛋,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张家乡乡长张铭铭对收益情况了如指掌,他说:“我们的绿壳蛋基本都是订单销售,林草鸡单只产值约270元,每只鸡在产蛋周期能产140枚蛋,淘汰的鸡还能卖60元。除去成本,每只鸡净利润超百元。”
在鱼池乡蒲湾农场,负责人陈忠学正在对即将发往兰州的有机绿壳蛋进行最后的质检。他介绍:“这些鸡生活在天然氧吧,每天吃山间虫草和玉米,还通过了有机认证,一个生态有机绿壳蛋在兰州能卖到3.2元的高价,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如今,“广香河”“琵琶崖”等绿壳蛋品牌,依托林草鸡的助力,带着秦岭山区的乡土气息走进都市厨房。
显龙镇野林村利用樱桃园、葡萄园发展林下养殖,养殖覆盖率达83%;金洞乡桦林村1500亩养殖基地里,数万羽林草鸡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城关镇因地制宜建设云屏林草鸡“跑道”养殖场;鱼池乡主打“有机鸡蛋”;太阳工作站致力于生态放养……这种独特的养殖模式是两当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体现。作为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当县凭借76.37%的森林覆盖率,创新“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云屏林草鸡也由此腾飞。
今年全县云屏林草鸡饲养量突破300万羽。从分散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两当县借助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品牌营销,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林海,数万羽黑羽闪烁着翡翠般的光泽,这些灵动的生命正在将绿水青山谱写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如今,云屏林草鸡已经成为两当县覆盖率最高、参与群众最多、带动群众增收最多的速效产业。
多产业协同:林下经济“百花齐放”
云屏林草鸡的崛起只是两当生态发展的序曲,更为精彩的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协奏曲正在奏响。无论沿着两当河向南溯源,还是向北探寻,两当立体农业的美丽画卷都在缓缓展开。
在广金和云屏的深山里,核桃树犹如撑开的大伞,树下的土地里,天麻和猪苓正在悄悄生长。这些中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而两当的森林腐殖土和纯净山泉水恰好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广金松坪村天麻种植大户杨兵蹲在地垄间熟练地码放麻种,他说:“今年计划种2000窝天麻,按现在的长势,收入破10万应该没问题。已经种了一多半了,趁着天气好得赶紧把剩下的种完。”说话间,他抓起一把腐殖土,黑色的细碎颗粒从指缝间滑落,同时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西坡镇的花海深处,错落有致的蜂箱依次排列。养蜂人张师傅掀开覆布,蜂群带着油菜花和狼牙刺花的芬芳嗡嗡作响,林下经济在这里形成了“花养蜂、蜂促花”的生态闭环。
显龙镇奏响了药旅融合的乐章。百亩连翘构成的“生态花海”,既让村民收获药材收入,又催生了赏花经济新业态。农家乐炊烟袅袅,连翘树下游客穿梭,生态美景与人文体验交织成美妙的田园画卷。
从核桃林间的药香弥漫,到花海深处的蜂影翩翩;从中药材基地的忙碌劳作,到观光步道上的欢声笑语……两当多元林下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立体化布局:解码“八有”山地立体农业
两当的“八有”山地立体农业就像一部精巧的生态协奏曲:
地下有药——中药材的“隐形财富”。10万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在腐殖层下悄然生长。
树上有果——长效产业的“双保险”。37万亩土地上核桃、花椒的数量突破1000万株。
林中有鸡——生态养殖的“金蛋效应”。300万羽云屏林草鸡在林海间自由觅食。
空中有蜂——甜蜜产业的“集群效应”。10万箱中蜂嗡嗡作响,酿造着“甜蜜事业”。
棚中有菇——食用菌的“致富小伞”。黑木耳、香菇、平菇等食用菌超过2500万袋,撑起致富之伞。
水中有鱼——冷水鱼产业的“逆流而上”。冷水鱼养殖基地里,虹鳟、金樽、三文鱼逆流而上,游上都市餐桌。
四季有花——农旅融合的“颜值经济”。春季樱花烂漫、夏季蔷薇摇曳、秋季金菊绚烂、冬季腊梅傲雪,两当小城既有颜值又有经济价值。
村中有客——诗意乡村的“流量密码”。精品民宿、农家客栈点缀山水田园,让“绿水青山”变成“诗与远方”。
当秦岭深处的绿壳鸡蛋登上一线城市高端超市货架,当“云屏林草鸡”成为生态养殖的代名词,当农旅融合吸引来八方游客,当两当狼牙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当两当香菇飘香欧洲……这种“立体化、全循环”的农业模式,让两当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立体布局成为乡村振兴的县域答卷。
从一只散养的云屏林草鸡到多元产业的“百花齐放”,两当县通过立体农业的实践证明:林下经济不仅是开启乡村振兴的“钥匙”,更是描绘生态底色的“画笔”。这场源于山林的绿色变革,正在绘制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蓝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