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白果市:从偏远山区到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一一乡村振兴促文旅发展的优秀典型案例
时间:2025-08-19 16:45:3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罗奎 字号:【

  白果市,隶属于永州市金洞管理区,东与金洞漂流、三公垒瀑布接壤,南临宁远五龙山,西与双牌阳明山、祁阳龙凼和大江林场接壤,总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约6000人。2015年原白果市乡与原凤凰乡撤乡并镇合并设立凤凰乡。

  曾几何时,白果市是永州市最偏远、最贫穷的山区之一,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尤其是原白果市乡撤销后,经济萧条,人气锐减,鲜有游客踏足。2020年以来,金洞管理区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白果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建成了白果市风力发电、在云端度假酒店、云隐小院露营基地,乡村民宿建设如火如荼,在夏季避暑旺季,当地的民宿供不应求,一房难求,成功实现了从偏远山区到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

  “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白果市属阳明山系,平均海拔650米,山林面积15万亩,耕地少荒山多,十多年前树木乱砍乱伐问题突出,土地荒漠化严重,当地群众主要靠挖竹笋和卖木材为生,农民人均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白果市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绿色转型之路,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荒山整治和生态保护,干部群众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伐木锯,转而投身于青山添景的绿色事业之中。经过持续的林业生产经营,白果市森林覆盖率达92%,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名木古树得到有效保护,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达200多棵,首次碳汇交易成功实现。一位曾经的砍树人、现在的护林员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是砍树人,如今我是看树人。”

 

  “环境卫生大变样,绿水青山尽开颜”

  这个风光旖旎、古色古香的白果市,在十年前却处境艰难,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仅有一条进出道路,主街道仅4米宽,环境卫生“脏、乱、差”,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现象随处可见,如同挑着一根沉重的“穷扁担”。这头是闭塞,鲜有游客踏足;那头是贫穷,村民们种的有机蔬菜却无销路。“要想富,先修路”“推动乡村振兴,先从自身做起”,白果市对主街道进行加宽白改黑,实行雨污分流,每户退1米,大力开展“四抓”“四归”村庄清洁行动和卫生评比,乡村环境焕新颜。一位75岁的老党员说:“从未想到白果市能有今天,村庄变美了,道路变宽了,河道变净了,路灯变亮了。”白果市现已是一个充满乡土独特魅力的村落,秀美葱茏的青山、清澈干净的河水、古朴美丽的村庄,让游客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红色旅游别样红”

  白果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红六军团当年长征经过这里时,捣毁了国民党阳明山特别区公所,因伤掉队的11名红军烈士牺牲,后来当地群众垒下陵墓并种下11棵槐树以示纪念,白果市群众常说:“他们在这里没有亲人,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虽然红军没在这里建立大规模革命根据地,但长征宣扬了革命的思想和精神,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深得当地群众的拥护,无数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进一步保护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2021年白果市对烈士陵园和苏维埃政权旧址进行了改造修缮,它们已成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近年来,很多干部群众到白果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红色旅游不断升温,进一步带动了乡村旅游。

  “乡村民宿多点开花”

  白果市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夏季平均温度低于 25℃,且地理位置优越,居金洞、双牌、祁阳、宁远四县区交汇之处,至阳明山万和湖、祁阳龙凼不足20分钟步程,是非常理想的避暑康养地。2020年以来,白果市围绕生态旅游特色,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鼓励群众建设农家民宿,现已建成高中低三档不同规格的民宿20多家,能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在云端度假酒店是永州海拔最高、档次最好的民宿之一,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欣赏云海,漫步原始森林,让心灵得到彻底放松和疗愈。云隐小院,是以木屋和帐篷为主的露营基地,是日出日落、银河星空绝佳观赏地,有泳池、垂钓、烧烤、唱歌,在这里爬山、露营、吹吹风,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想在纯粹自由的大山里静一静,你还可以选择在白果市的农家民宿住上十天半个月,体验地道的乡村慢生活。

  白果市,曾经的偏僻贫困山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它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乡村振兴促文旅发展的新路径,又是金洞在探索绿色转型之路上的新突破,更是偏远贫穷山区群众通过奋斗迈向幸福生活的典范。展望未来,白果市将继续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坚信白果市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

责任编辑:段伊鸣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