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大地,被大自然与农人的巧手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微风拂过,成片的莜麦泛起层层涟漪,裹挟着谷物的清香扑面而来,一幅“莜麦飘香美如画”的丰收图景,正在这片“一半草原、一半田园”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9月7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镇下水头村,莜麦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李富摄)
克什克腾旗凭借“一半草原、一半田园”的独特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为莜麦生长造就了天然“温床”。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加之土壤疏松肥沃,为莜麦积累养分、塑造优良品质提供了绝佳环境,也让克什克腾旗的莜麦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别样风情——颗粒饱满、香气浓郁,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克什克腾旗西北部,集中连片的莜麦田如“金色织锦”般铺展。不同于平原农田的一马平川,这里的农田多为舒缓坡地。金秋时节,成熟的莜麦从坡底“起笔”,顺着地势起起伏伏地向上延展,一路攀援至远处高山的半山坡。从空中俯瞰,金色的莜麦带宛如灵动的绸带,在大地间蜿蜒舞动:有的与翠绿草地形成鲜明色彩对比,有的与挺拔林带交织出自然韵律,还有的在风电塔的映衬下,勾勒出“生态田园”的现代美感。每一道起伏的垄沟、每一片延展的麦浪,都是大自然与农人的共同创作,将丰收的壮美书写在天地之间,场面恢弘又充满诗意。
收割机正在收获莜麦
克什克腾旗的莜麦种植不仅有“颜值”,更有“实力”——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且颇高,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金秋丰收季,现代化农业机械成为田间“主角”:红色的联合收割机穿梭在金色麦浪中,高效完成收割、脱粒等工序,履带碾过的痕迹与莜麦垄沟交织,既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注脚,也奏响了丰收的“机械乐章”。农机的高效作业,不仅缩短了收获周期,更让农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站在田埂旁,看着农机在田间平稳运行,下水头村的农户脸上洋溢着喜悦:“现在收莜麦又快又好,机器一‘吞’一‘吐’,麦粒就归仓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生态”与“生产”实现了和谐共生。远处,洁白的风电塔矗立天际,巨大的风叶缓缓转动,将清洁能源的希望播撒向大地;近处,规整的农田与错落的林带相互映衬,既守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农田营造了良好小气候。航拍镜头下,圆形、条带状的农田图案镶嵌在绿色草原间,宛如大地的“艺术拼图”;风电设施与莜麦田园同框,更勾勒出“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的未来图景——克什克腾旗的莜麦产业,正沿着“生态友好、高效发展”的路径稳步前行。
对于克什克腾旗而言,莜麦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依托优良的莜麦产业,当地正积极探索深加工、农旅融合等发展路径:一方面,通过莜面、莜麦零食等深加工产品,让莜麦从“田间”走向“车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借助“莜麦田园”的壮美景观,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让“田园美景”变成“旅游资源”。
金秋的克什克腾旗,莜麦的香气在风中弥漫,丰收的画卷在大地铺展。那起伏的金色坡地、轰鸣的农机、转动的风电,共同谱写着一首关于土地、关于丰收、关于未来的田园牧歌,让“莜麦飘香美如画”的图景,既定格在当下的丰收盛景里,也延伸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