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的山脊蜿蜒起伏,藏在绿意深处的川洞村,曾是个沉寂的古老苗寨。而如今,一场球场改造唤醒乡村活力,一系列人才培育点亮致富希望,“文化振兴 + 人才振兴”的双轮驱动,正为这座苗寨在乡村振兴的画布上,勾勒出鲜活生动的新图景。
球场焕新:从“烂泥地”到“活力源”
在川洞村,篮球曾是“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期待。“以前这球场就是块烂泥地,一下雨全是积水,根本没人愿意来。”川洞村篮球代表万志回忆道,曾经的球场不仅没能带来欢乐,反而成了村里的“闲置角落”。

川洞村旧篮球场场景
2024年10月,一场焕新悄然降临。平安产险通过定向捐赠10万元资金,为川洞村改造球场——铺设塑胶地面、安装照明灯光,曾经的“烂泥地”摇身变成整洁明亮的篮球场。“现在不一样了,大家一有空就来打球,其他村的人也会专门来这儿。老人、小孩都爱来球场边坐着,看球、聊天,村里氛围热闹多了。”万志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川洞村新篮球场热闹场景
人才培育: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致富”
如何把球场的“热闹”转化为长久的“兴旺”?“我们调研发现,村里发展滞后的核心症结是人才流失——年轻人有力气没处使,有想法的人没技能,最后只能背井离乡打工。”平安产险剑河支公司刘文泰道出关键。
为破解这一难题,平安产险联合村支部开设“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将种植技术、合作社经营管理等实用技能,手把手教给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民。“不少村民在农业技能上有短板,我们就希望借助高科技跟上时代。”川洞村村支书万金磊说。得知这一需求后,平安产险专门为村里定制无人机实操课程,部分村民培训后顺利拿到无人机证。

无人机实操培训场景
秋收时分,无人机的轰鸣声成了川洞村田野间的“致富旋律”。万金磊作为无人机队伍队长,带着队员穿梭在稻田里,帮村民收稻谷、运粮食。“这台大型农用无人机是平安捐赠的,以前几个人忙活大半天的活,用无人机一下子就能干完,既能帮老人、妇女省力气,还能为村集体带来收入。”万金磊自豪地说。

无人机助力秋收场景
从“草根篮球”点燃乡村活力,到“人才兴村”扎根乡土沃土,川洞村的蜕变,正是中国乡村“文化 + 人才”双振兴的鲜活样本。当人才与土地相拥,振兴之花在山野间绚烂绽放,写下中国乡村最生动的振兴答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