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时间:2022-08-22 08:03:2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赵磊(研究员) 吉昀 字号:【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作者: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  赵磊(研究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吉昀

  引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①。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书记的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明确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为我们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准确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②。

  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头重头在“三农”;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在“三农”。因此,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进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进行模式的研究和选择,最终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结和展望来明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领悟

  一是要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现代化的任务,并将其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我们必须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此外,还要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着力点。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首先,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三是出台操作性文件和工作方案。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机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其次,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三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实现共同富裕。“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③。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例如陕西秦岭山沟沟里的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山西大同围绕小黄花建成大基地,都成了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未来要继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此外,还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善体制、优化职能、转变作风,更好为“三农”服务;二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1、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的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④。这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⑤。接下来我们就从“特色农业、工业应用、流通平台、特色小镇”等为核心的“三产融合”模式展开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1.1农村三产融合的模式选择与案例研究

  三产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在于现有资源与优势的特点,只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寻求相应的突破口。我们在谈论“三产融合”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农业全产业链的环节,即生产、加工与流通三大产业链核心环节,这些环节作为“三产融合”项目的基础要素,对项目打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文化、教育、旅游等衍生要素会创造出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消费力的业态,但基础要素决定了项目的特色与亮点⑥。如图一所示:

  

  图1:“三产融合”项目的基础要素

  (1)特色农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

  特色农业,指出产于特定地域的农作物或禽畜等,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道地药材等。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往往会优先挖掘农产品的自身价值,并以农产品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接线,实现“以一产为基础,接二连三”,向农产品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观光旅游、研学旅行、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发展,延展农产品的价值链,持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其优势在于产品特色明显,且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部分农产品存在产业链不长、延展性不足的问题。

  以山西沁县黄小米为例。山西沁县,充分挖掘黄小米的产品特色与历史文化,以黄小米示范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及仓储展销为主,以米醋、酒、驴胶米粉等养生产品为创新,实现集种、产、研、储、销等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小米”产业链条。同时,在此基础上,衍生以“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研学、农业+科技”等文化旅游相关业态。

  

  图2:山西沁县黄小米产业链

  (2)工业应用为核心的三产融合

  一般来讲,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等加工环节的需求催生了对农产品的原料需求,反向对农业生产提出了生产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此后,在单纯的加工环节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下游的品牌营销、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开始配套,此时以“工业应用”为核心的三产融合模式逐渐形成,彰显出更强的产业协同发展优势。其对原材料的需求较为稳定,对产业整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以伊犁河谷薰衣草为例。自1962年成功种植后,薰衣草在伊犁地区进行广泛种植,由于缺乏与国际对接的标准,规模不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是向国际市场供应精油原油。2001年至2020年,由天药公司、紫苏丽人、伊帕尔汗公司三大公司为代表的薰衣草+旅游、薰衣草精深加工等方向齐头并进,带动薰衣草产业发展,打造一系列的产品与节庆品牌。40年多来,伊犁河谷成功从原料供应到品牌打造转变。目前伊犁河谷薰衣草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进入盛花期的薰衣草大约有7万亩,年产约350吨精油,是全球薰衣草三大种植基地之一。如今,伊犁河谷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材料供应,而是以三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规模性基地种植为依托,建立产品精深加工和多元体系,再结合旅游、电子商务和新零售模式,将薰衣草的价值在全产业链实现最大化,至此也形成以“工业应用”为核心的三产融合方式。

  

  图3:新疆伊犁河谷——中国薰衣草之乡

  (3)流通平台为核心的三产融合

  无论是从“一产”出发还是“二产”主导,这两种三产融合模式都已有较为成熟的实践案例,但近年来以“流通平台”为核心的三产融合模式兴起较快,其中以商贸平台、电商平台以及品牌平台为主力进行探索与实践,实现由第三产业逆向推动一二产业升级、实现跨区域的“产业链融合”,是对现有三产融合模式的创新和重要补充。其优势在于产品供应链稳定,且对市场敏锐度较高;不足在于对当地特色农业衍生业态如文化旅游等带动性不足。

  以良品铺子为例。十多年来,良品铺子已形成千余种产品组合的休闲食品体系,门店数量2100多家,实现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在供应链上,良品铺子需采用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种原料,其中40余种产品直接与产地签订长期合同。在湖北荆州,当地莲藕种植面积近10万亩。以往莲藕从业者经常为销路发愁,相关加工企业也面临着产品老化、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2013年,良品铺子通过当地加工企业对接数千藕农,采取制定种植标准、成熟后保价收购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还满足了企业定制化需求,从消费端逆向推动一二产业升级。此外,良品铺子通过自身的供应链优势,以消费端去反向整合,以市场力量去推动种、产、销,提升产业链的产品、生产标准,为背后几百家工厂及千千万万的农民带来更大收益。

  

  图4:良品铺子官方宣传图

  (4)一、二、三产形成联动的产业园区或者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农村三产联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使三种产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典型业态有农产品物流、智慧农业、工厂、牧场观光、酒庄观光等。

  以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为例。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亚洲最大的巧克力特色旅游地,也是国内首家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巧克力工业旅游与主题乐园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该小镇总投资9亿元,规划用地430亩,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四区、九个项目”。包含歌斐颂巧克力制造中心、瑞士小镇体验区(含歌斐颂市政厅、歌斐颂会议中心、瑞士小镇风情街)、浪漫婚庆区(含歌斐颂婚庆庄园、玫瑰庄园)、儿童游乐体验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含可可森林、蓝莓观光园)等。据统计,这个“无中生有”的巧克力小镇就已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其中由工业旅游直接带动的巧克力消费占比近1/4;而文旅综合收入约为8000万元。俨然成为国内玩转工业旅游的新标杆。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的发展理念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营造巧克力工业旅游、巧克力文化创意、巧克力社区生活。围绕“巧克力、浪漫甜蜜”主题,将巧克力的生产、研发、展示、体验、文化和游乐有机串连起来,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其盈利模式为“以巧克力产业/销售收入为收入主体,旅游收入为特色收入补充”。体验游玩项目、购买巧克力、就餐等旅游综合消费已数倍于门票收入。工业旅游对歌斐颂巧克力的品牌打造产生了“催化剂一样的效果”,迅速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带动了产品的规模化销售。

  

  图5:歌斐颂巧克力小镇

  2、人才振兴: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讲话,“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构建“人才+培养+引进”模式,增强引擎“强磁力”。围绕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需求,推行“校校合作”,积极与高职院校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什么”为导向,加大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联姻”,举办农业专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行“校社”合作,通过“公司+合作社+种养示范基地+贫困户”模式,开发农业产业化,全力培育一批一技之长、一技多长服务“三农”人才。同时,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借力对口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培训一批、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引进一批、以农村青年为主体孵化一批、以健全制度为抓手预备一批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工程,不断挖掘释放本土人才潜能,着力回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发展。

  二是构建“人才+能人+载体”模式,建强组织“强活力”。全面加强村支“两委”班子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头雁”。加大农村青年人才党员发展力度,大力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推动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薪火工程”,将新录(聘)年轻干部选派到农业农村一线“驻村墩苗”培养,提升联系服务群众、推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本领。着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主干培养计划”,从大学生中专岗招聘村秘书,实行全职化管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每村动态储备3至5名村级后备干部。同时,积极拓宽大学生村主干选拔任用渠道,为其提供用武之地,解决“引得进留不住”的问题,打造乡村振兴新生代“主心骨”。

  三是构建“人才+扶志+扶技”模式,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紧扣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人才带动与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机结合,着力探索“造血型”帮扶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产学研结合、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结成利益共享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充分了解本地需求,根据本地发展方向列出人才需求清单,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重点领域,实施面向不同层次人群的“扶智”“扶技”项目。统筹好农业技术、扶贫开发、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涉农培训和创业带富工程,发掘和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土专家”“田秀才”,着力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骨干队伍,提高自我发展和乡村振兴能力。

  3、文化振兴: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其如此,才能在武装村民头脑的过程中,将共识凝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上来,从而塑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村民⑦。一方面,要以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平台搭建为抓手夯实党建基层服务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者,成为具体行动的实施者;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在工作中突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主线,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此外,还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收集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道德资源,继承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充分发挥村民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村民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同时,要发掘和保护我国广大农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一方面,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广大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要重塑“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还乡干部、本地籍专家学者、反哺桑梓企业家等“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

  4、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⑧。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要想实现乡村的生态振兴,首先要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一是稳步推进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提高村湾保洁标准,提升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健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市区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开展农村老旧简易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全面取缔敞口垃圾池。二是针对农村进行“厕所革命”,按照统一规划、对标建设、有序推进的要求,开展全区街道公共厕所、农村公共厕所、农户厕所、农村旅游厕所、农村交通厕所建设改造工作。三是强化农村村庄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按照规划、设计、建设、营运、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推进村庄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实现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护全覆盖。

  其次要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方面,对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由区向街道延伸,保障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农村运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转变。整治涉水环境,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同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并推进农村房屋立面整治,优化整治特色(生态)小镇创建项目、赏花游线路、“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示范点、都市田园综合体、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等区域的农村房屋立面等。

  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结展望

  2021年,我国已迈进“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我们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战略精神。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以更完善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更有力的举措,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我们深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乡村振兴必然实现,共同富裕必然实现!

  资料来源:

  ①习近平:《求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②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讲话精神》。

  ③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日报》,《做好有效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

  ④新华社:《新华网》,《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⑥梁中杰:《前瞻产业研究院》,《解读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三产融合》。

  ⑦骆郁廷,刘彦东:《光明日报》,《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⑧汪晓东,刘毅,林小溪:《新华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综述: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