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保山,千品隆阳。
作为上海农商银行深化深耕沪滇协作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垒”,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打造高品质党建、高品质普惠、高品质战略、高品质使命、高品质人才等以“质”为要的务实举措,持续为农业产业的高质高产高效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将“党建”落到“实处” 为“沪滇协作”增添“党建”的新动能
在沪滇协作日益紧密的战略背景下,保山市隆阳区的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均实现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显著变化,向实、向新、向大、向强的势头愈发强劲。无论是拉动力强劲的“大项目”或“大产业”,还是带动力充沛的“小项目”或“小产业”,都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广大老百姓更为受益受惠。
作为身处沪滇协作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在创新中“强党建”,在实干中“强党性”,在发展中“重实践”。向当地区委区政府加强工作汇报、深入沟通和听取指示,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谋划在先、战略在前、规划可行、实施有方和干有成效,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夯实。与各村组加强对接、互动和联动,对各类农业产业展开有益整合和融合,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提升其附加值,促进相关农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
“近年来,我行把‘强党建’工作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强谋划,加强建设,加强落实,引领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到沪滇协作之中,为隆阳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持续贡献党建的力量。”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李鹰介绍。
该行聚焦“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切实发现、找到、服务好与其链条密切、多维牵引、深度融合的基础资源、基础产业和基础经济,持续夯实“三大经济”向新向质向强发展的牢固根基。
在日常工作中,银行的员工们经常要问自己,学习了什么、调研了什么、谋划了什么、实施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为群众办了哪些“实在事”“暖心事”,解决了哪些“恼心事”“烦心事”。
银行的业务开展与当地的“1+10+2”重点产业紧密结合。“1”即粮食,“10”即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2”即烟草、蔗糖。针对这些产业里“农”字头、“特”字头、“品”字头的农业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和信贷资金的投放,确保相关产业在发展上更为“水分足”“养分足”和“底肥足”。
“在开展东西部协作、深化推进沪滇协作上,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提供了党建、人才、发展等多方面的服务和助力,起到了很好地支撑性作用。沪滇协作是一篇大文章,值得我们浓墨重彩地书写。区委区政府将从党建引领、战略部署等多个层面和维度,对该行展开深度赋能、精准赋能和加强引领,以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契机,提升和扩大该行的参与度和贡献力,书写更具‘党建+政府+银行+产业+农户’沪滇协作底蕴的和美乡村新篇章。”隆阳区副区长胡立介绍。
把“怒江”搬上“山顶” 为“沪滇协作”增添“普惠”的新动能
时下,正是璐江镇白花村芒果采摘忙碌和大量上市的季节,一座座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披翠挂绿的山峦,更为映露出金光闪耀、充满禅意的独特风貌。一篓篓、一筐筐、一车车色泽鲜鲜、皮薄肉厚、香气浓郁的芒果,正运往山脚下的“农贸市场”,再经贮存、清洗、筛选、装箱和冷链运输,销往国内外市场。
来到农户李燕华家的芒果园,一棵棵芒果树生长在“一阶阶”梯田之间,一个个圆润饱满、粉里透红、香气四溢的芒果挂满枝头。她表示,“今年,光照比较充足,气候较为适宜,加之浇水比较及时,我家的芒果长势特别好,个大肉厚,口感醇香,等类上乘,亩产比去年增加近三成,收入也能相应不少。”
白花村,位于保山市的西南边,东临怒江,距离中心城区65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00多户、2500多人,国土面积3.1万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万余亩、山林面积1.3万余亩,生活在此的村民们包括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主要种植有甘蔗、玉米、芒果等经济农作物,是一个底蕴厚重、产业多样、特色典型、风景秀美的“高山村”。
百花村村委副主任杨宴宗介绍说,以前,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尽管在政府引导下,种植了甘蔗、咖啡等特色产业,但因为90%的土地是山地,农田都是傍山而垦、沿山而建,块小分散,雨水充足时产量还算可以,“气候干旱时产量非常低,收入得不到保障,灌溉是限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了彻底解决“灌溉难”的问题,白花村“村两委”找了几位胆大心细、敢闯敢干、山地相邻的村民,商量对策,拟在山顶挖建蓄水池,并由高到底铺设水道管网,并通过高压水泵,将怒江的水抽往山顶,以此彻底解决引水难、用水难、浇水难的“三大痼疾”。
在山顶挖建蓄水池,不仅是一项大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从哪里来?漫山遍野的芒果树,眼看又到灌溉的时节,如果再不蹚出一条“新路子”,依旧靠天吃饭,收成又没有了着落。你一言、我一句,大家面面相窥,束手无策。
得知白花村“村两委”正在组织村民们挖建“蓄水池”,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则被白花村“村两委”以及村民们敢于与天斗、与山斗、与地斗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立刻组成攻坚小组前往该村开展可行性调研。该行攻坚小组沿着盘山乱石路,不顾汗流浃背、山高路险,前往山顶勘探挖建蓄水池的可行性。经过一系列调研和验证,挖建“蓄水池”非常可行。则立刻测算工程总预算,迅速制定操作可行的金融方案,精准展开授信和信贷资金的投放,很快解决了村民们苦于建设资金的难题。
在该行的支持下,白花村经过一系列考察,在符合施工条件的各个最高峰的山顶,陆续挖建了10多个大型蓄水池,不仅能够为处于半山腰的300多个小型蓄水池提供蓄水,还基本能够满足全村耕地和林地的灌溉用水量。
把“怒江”的水引到山顶的“蓄水池”,再通过一个个小型水泵和水道管网延伸至每一垄梯田和每一棵芒果树下,村民们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用普惠金融的“活水”,助力村民们耕种出更多“产业田”和“富民果”。
助“咖啡”实现“腾飞” 为“沪滇协作”增添“战略”的新动能
咖啡,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保山市因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温度适宜、土壤养分丰富,种植出的小粒咖啡,在国内甚至全球咖啡品类中品质都称得上优等,已成为沪滇协作下重点推广和主导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一粒小小的咖啡豆,能制作成多少品类的产品,能够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能为保山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战略契机?当地青年企业家施迪用“创新”二字给出了最简洁、最实用、最有效的“解题之法”。
土生土长、思想活跃活跃、判断敏锐、敢闯敢干的施迪,先后成立了两家企业,注册了两个咖啡相关的商标、发展1100多亩咖啡种植园。
施迪介绍说,“我们企业的发展,是在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一路支持和友好陪伴下发展起来的。在我发展起步最为困难的时候,是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主动向我伸出了援手,帮我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的支持下,施迪的企业不仅用更具科学化、生态化的种植模式,展开“小粒咖啡”的种植,还带动一方农户用同类方法、同类标准、同类模式展开产业化种植,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化种植之路,也确保了咖啡成品的质量和口感。企业效益更高了,种植户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强“担当”暖在“乡村” 为“沪滇协作”增添“使命”的新动能
跨越山海,互助共赢。云南省的乡村发展以及广大农户的民生福祉,深深牵动着上海农商银行的“心”。
因为始终心怀乡村、行在乡村、干在乡村,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已成为上海农商银行实时了解云南乡村发展的“眼睛”,听取广大农户民需民声的“耳朵”。
再次来到库老村,抬头望是巍峨壮丽、宛如天籁的高黎贡山,近眼看是错落有致、温馨惬意的农家庭院,用心看是青翠如诗、步履如歌的田园街景。上海农商银行联动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为该村建造的“灯光篮球场”,平整、洁净、开阔的场地,已成为广大村民们茶余饭后、闲散时光的“运动场”。
“自从建了这个灯光篮球场,我们村包括周围隔壁村的读书娃、青年人不仅时常在这里打篮球。每次打比赛时,都会有很多村民前来观看。我们村委还时常组织拔河比赛、打陀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农闲生活。尤其是晚上,村民们会在这里跳广场舞,男女老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场面热闹又幸福。”库老村村委副主任熊相会介绍说。
立足乡村,回馈乡村,反哺乡村。近年来,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已先后参与完成兰城街道知青社区太阳能路灯安装、新寨村党建及娱乐设施建设、瓦马社区老年食堂设备用具购置、盛家小学相伴童行公益项目等10个项目的援助和援建,走访慰问社区村组困难党员群众239人次,投入资金超过30万元。
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行长李鹰表示,深耕沪滇协作,持续下沉服务。未来,保山隆阳沪农商村镇银行将紧扣“社区厅堂营销、做小做散、村居业务”三大战略布局,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