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培训,做新农人
位于鄂豫两省四县交界处的枣阳市新市镇,地处桐柏山余脉,属丘陵地带,土地贫瘠,水资源较为匮乏。但新市镇却有着种植桃子的先天优势,种桃成了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方式。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桃产业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一直是村民张道兵思考的问题。
“中国桃之乡”枣阳市新市镇邓棚村
张道兵:“我们都是农民,知道农民的不易,以前很多果农桃子运不出来,烂在地里,非常痛心。新型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通过多方努力,2014年6月,张道兵投资600多万元的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邓棚“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项目也终于尘埃落地。栽培、修剪、植保、土地肥料、果品安全、新品种引进、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专家齐聚合作社,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际操作教学,既有室内培训,又有外出参观。当地果农通过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免费培训,让他们种植的枣阳皇桃达到售卖要求,为增收做好保障。
张道兵在介绍桃子的品质
建市场,架起桥梁
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张道兵知道,必须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合作社科技水平,才能保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解决了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如何让市场信息更畅通、销售体系更稳固?
为方便群众和果农交易,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了综合办公楼,成立水果交易市场,不仅外地客商可以在这里免费吃住,而且果农过来卖桃子不收一分钱。
邓棚专业水果种植合作社综合办公楼
张道兵说:“我要做好果农和客商的桥梁,解决桃子有市无场的问题,变分散经营为统一经营,为桃农和桃商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维护好双方的利益。”
如今,每年通过邓棚水果交易市场的皇桃成交量达到4000--6000吨,成为枣阳市销售量和收购量最大,配套设备最全的水果交易市场,对枣阳皇桃规范销售、拓展市场、引导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道兵创新工作室
变思路,增收提质
品质决定价格。如何让枣阳皇桃达到“个头圆润饱满,口味甜美多汁”的果品品质,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以前一亩地才30多株桃树,6年后才能看到收益,现在通过U型种植,一亩地能种植100多株桃树,2年就能看到收益,再加上地灌设施齐备,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产量,再加上桃子无公害生产的“五个一”技术,能减少污染,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果品品质,减少生产投入。
张道兵说:“只有通过标准化、品牌化种植,才能让皇桃价格提升,农民收入增加,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合作社创新成果内容
截至2020年12月,新市镇桃产业产值已经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桃子种植户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种植桃子收入占农户农业收入的80%以上。以花为媒,以桃为介,靠着种桃成就了一个产业,盛产的桃子每年都有固定的客户和客商。桃农们过上了好日子。
枣阳市邓棚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道兵说:“农民按我们技术来种,不用担心销售,就只把桃子种好,我们会帮他们把桃子卖出去。”
在邓棚水果交易市场卖桃子的桃农
如今,新市镇桃子种植总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量突破8万吨。2017年8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新市镇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市镇已成为全省农业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张道兵也因为多年在不断提高优质桃产业生产与销售组织等方面表现优异,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采写 湖北之声三农工作室
策划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