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扶贫助农勇担责任、创新发展情系百姓
时间:2022-01-28 09:49:19 来源: 作者: 字号:【

  “让来自社会的财富回归本源,造福贫困群众”,就是这样的初心让生猪养殖领域的巨头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集团”)的企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充分融合,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牧原集团1992年创立,目前已形成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建筑、电商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国内25个省份99市207县拥有下属公司280余家、总资产1450亿元、员工11.89万人。2020年出栏生猪1811万头,出栏量全国第一。牧原集团积极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走出了一条政府支持、百姓欢迎、社会满意的精准扶贫好路子。

  一、创设“5+”资产扶贫模式,助力增收致富

  探索实施“党委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该模式由政府主导,组织县域贫困户成立扶贫合作社,金融机构提供扶贫贷款;合作社运用贷款资金,根据企业生产标准建设高标准猪舍,形成优质资产;牧原公司租赁猪舍,支付租赁费;合作社利用租赁费除支出利息外,给贫困户社员按照劳务付出、股权比例兑付收益,每户每年收益平均不低于3200元,保证贫困户长期获得稳定收益。2016年9月,“5+”扶贫模式率先在内乡实施,对全县16072户贫困户实施全覆盖。同时,通过集团遍布各地的子公司,复制推广到全国13省(区)57县,直接帮扶贫困户142226户371766人,合作社资产收益13.01亿元,其中贫困户增收7.82亿元。同时,“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践后,又打造以“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为主体,涵盖就业扶贫、劳务外包和电商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在内的扶贫新体系,当前已在南阳13个县市区“整市推进”,并依托牧原产业在全国复制推广。此模式覆盖区域广、带动贫困户多,受到各级各地党委政府的肯定,有110多个贫困县和企业前来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多次报道。

  二、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径,村企合作撑起扶贫产业

  2018年,集团创新设计出“县—乡—村”三级合作社实体化运营模式,通过赋能合作社,使贫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嵌入集团产业链条中,成为一个有资产、有业务、抗风险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在内乡县建立1个县级合作社、15个乡镇级合作社、279个村级社,目前已全部融入集团粮食购销、工程劳务、后勤劳务等经营活动中获得收益。据统计,合作社仅粮食购销交易额累计达8.4亿元,全县97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累计获得收益4172.85万元。

  三、以养猪促扶贫,百亿投资助就业促增收

  牧原集团优先选择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加大投资力度,把养猪产业建设成惠及千家万户的扶贫大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累计在102个贫困县完成投资515亿元,建成一大批现代化的生猪产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县用工68960人,其中贫困人口3382人,年人均收入6万元以上,同时拉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供应链企业9600余家共建扶贫生态,吸纳就业30余万人。

  四、创建电商扶贫平台,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

  创建电商扶贫平台——聚爱优选,在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指导贫困户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推动贫困地区生产转型,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发挥电商销售优势,通过社交网络、直播带货等模式,拓展稳定增收渠道;组织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塑造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聚爱优选”自2018年上线以来,平台总交易额超12.5亿元,累计上线13省(区)31贫困县670余款特色农产品,交易额1.26亿元,直接帮扶8503户贫困户25132人增收脱贫,荣获2019年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奖。

  五、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牧原集团持续开展聚爱助学“春苗计划”“晨曦计划”“金秋计划”“圆梦计划”“英才计划”“春雨计划”等系列活动,建立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捐助奖励和基层教师奖励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牧原教育扶贫已覆盖全国19省(区)118县,累计捐助2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097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301251人次,奖励基层教师23463人次,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同时,捐赠西湖大学9亿元,支持国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