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以科技促进产业融合,助农实现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1-28 10:01:33 来源: 作者: 字号:【

  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农业”)创办于2003年,是一家集优质稻米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研发、文旅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海纳农业坚持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的发展道路,先后搭建了广东省海纳现代农业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国家稻米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并以此为着力点,培育稻米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围绕稻米产业创新创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贡献了海纳力量。

  一、集成多元化联结模式,实现与农互利共赢

  近年来,海纳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机+科技+互联网”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带动联结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一是土地流转合作模式,海纳农业从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农户以收取租金或入股分红的形式获得基本的收益;二是发展订单合作模式,海纳农业与小农户、种植大户签订单协议,引入“价格保底”机制,保障农户种粮收入稳定。同时,基地实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种植生产经营;三是返租倒包模式,海纳农业从村集体或合作社统一取得土地的经营权,进行农业生产标准基地建设,倒包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种植管理,提供“五统一模式”服务管理;四是产业扶贫带动模式,海纳农业与地方扶贫办、镇街道办联合推动产业扶贫长效增收机制,指导小农户成立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财务运营管理等指导服务,助力小农户利用合作社平台发挥长效增收机制,脱贫致富。通过以上多元化联农带农模式发展,让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2020年度以合同制带动农户8482户,以合作制带动农户9227户,以其他方式带动农户23280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903元。

  二、构建产业融合平台,拓宽农民“双创”渠道

  为更好地实现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海纳农业构建了“广东省农业公园”“农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水稻文化公园”“有鲤.庄园(有机水果采摘园)”“仙眷花洲生态花海”等产业融合平台,集成现代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研学实践、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实现水稻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体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引导农户围绕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民宿经营等创新发展,新增就业场所与岗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当地农民免费受益生态园区的游客资源,节假日期间在地销售农产品,带动农民120户,促进农民增收约达1000万元。二是吸纳农民入园务工。通过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实践教育,科普教育、观光采摘等活动,提供运营管理、研学导师、讲解员、课程设计、安全员以及农业果蔬、花卉种植员、技术员等多种类别岗位达65个,农忙季节性临时用工人数达200人以上,当地农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又可就近就业,获得工资收入。

  三、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提升农民创业技能

  农业要增产,技术要先行。为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带动农民高质量增产增收,海纳农业建立了“海纳惠民培训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技术培训平台,每年定期举办现场会、培训会等,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授课,为农户开展丰富的农业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培训、稻田生态立体种养、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施用、无人机飞防等先进农业技术。近2年开展农技培训63场,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了种植水平,提升惠州市优质稻米种植质量,增强稻米产品市场竟争力,切实发挥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四、探索电商助农模式,推动农产品电商发展

  为全面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流通难题。2017年通过惠州市商务局、农业局的大力推荐,申请承办了京东惠州特产馆,公司作为京东平台运营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通过资源整合,把惠州本土特色农产品通过京东平台走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益低下等难题,2020年京东商城农产品销售额达3000万元;二是借力平台资源,解决农户难题。2020年受新冠疫情期间影响,惠州市农产品滞销3.7万吨,主动发起“爱心助农清滞销”活动,帮助惠州当地农户及贫困户在京东平台销售番石榴、年桔、杨桃、青枣、柑橘等农产品26439斤,销售金额108351.78元。解决农户滞销,减少农户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